第一题:
乳牙患龋的最好发牙位是:
A.上颌乳磨牙
B.下颌乳磨牙
C.上颌乳切牙
D.上颌乳尖牙
E.下颌乳前牙
:B
:乳牙患龋的顺序是下颌乳磨牙、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前牙,最不好发的是下颌乳前牙。因此选B。
第二题:
MPP与ICP属于:
A.侧向关系
B.垂直向关系
C.前后向关系
D.水平向关系
E.以上都不是
:B
:ICP牙尖交错位即正中颌位。MPP下颌姿势位也叫息止颌位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呈正中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其两者颌位都属于垂直关系。正中关系是指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下颌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间隙,一般为1~3mm(下颌姿势位的垂直距离与垂直距离之差)
第三题: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主要的症状是:A.慢性咳嗽B.晨起咳痰量多C.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D.发作性喘息E.常继发肺部感染:C
本病发展缓慢,以慢性支气管炎为基础者,常在多年咳嗽、咳痰的症状下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早期仅在劳动、上楼、登山或快步行走时感气急,以后发展到走平路时,其至静息时也感气急。气短、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标志性症状。
第四题:
牙体粘结修复术洞形制备的特点是:
A.前牙切角缺损不必磨除正常釉质
B.洞缘的釉质壁不必做短斜面
C.可不做预防性扩展
D.不承受力处,可形成盒状洞形
E.垫底时可过多覆盖牙本质
:C
:牙体粘结修复术洞形制备的特点是洞缘的釉质壁做45°角短斜面,承受力的部分应修整为底平壁直的盒状洞形,不承受力的部分,可不形成标准盒状洞形。如果洞形需垫底,应之衬垫必须保护的部分,不应过多覆盖牙本质。
第五题:
关于唾液的性质和成分的论述,错误的是:
A.pH6.0~7.9,平均6.75
B.比重1.2~1.9
C.水分99.4%
D.有机物0.4%
E.无机物0.2%
:B
:唾液为泡沫状、稍浑浊、微呈乳光色的黏稠液体,比重为1.~1.,pH在6~7.9之间,平均为6.75;唾液中水分占99.4%,固体物质占0.6%(其中有机物占0.4%,无机物占0.2%)。
第六题:
复方氯己定含漱剂的组成为:
A.氯己定+甲硝唑
B.氯己定+土霉素
C.氯己定+金霉素
D.氯己定+四环素
E.氯己定+碘仿
:A
:复方氯己定主要组成成分为氯己定和甲硝唑,故A正确。
第七题:
关于牙周探诊深度的说法下列哪个不正确:
A.组织学上的龈沟或牙周袋深度
B.健康组织探针止于结合上皮冠方
C.健康组织探针进入结合上皮的1/3~1/2
D.炎症时探针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的结缔组织
E.炎症时探针止于炎症的结缔组织下方正常纤维的冠方
:B
:龈沟深度是指从龈沟底到龈缘的距离。组织学研究证明,用钝头的牙周探针探测龈沟时,探针并不终止于结合上皮的最冠方,而是进入结合上皮内的1/3~1/2,炎症时探针尖端会穿透结合上皮而进入有炎症的结缔组织内,终止于炎症的结缔组织下方正常纤维的冠方。这是因为沟底结合上皮既无角化层,也无上皮钉突,细胞间隙大,细胞之间的联系疏松,上皮通透性高,因此易被机械力穿透或撕裂,在进行牙周探诊检查时,探针会穿透到结合上皮内,使临床探诊深度大于组织学深度,在炎症时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破坏消失,组织对机械力的抵抗减弱,易被探针穿透。故选B
第八题:
男,40岁。左下颌磨牙区颌骨逐渐膨胀1年。X线片显示下颌骨磨牙区有不规则透光区内含有大小不等的不透光团块。镜下可见肿瘤有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细胞间桥清晰,上皮细胞排列成片状或岛状,细胞之间可见圆形嗜酸性均质性物质。病理诊断为:
A.成釉细胞瘤
B.牙源性角化囊肿
C.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D.成釉细胞纤维瘤
E.牙源性腺样瘤
:C
:X线片显示下颌骨磨牙区有不规则透光区内含有大小不等的不透光团块——钙化;镜下可见肿瘤有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细胞间桥清晰,上皮细胞排列成片状或岛状——细胞间桥;细胞之间可见圆形嗜酸性均质性物质——淀粉样物呈同心圆状沉积。
第八题:
涂氟操作前必须要:
A.向患者讲清注意事项
B.半小时内禁食水
C.选择适应证牙齿
D.消毒液洗手
E.清洁干燥牙面
:E
:一般使用浸有药物的棉球或棉签对牙面进行涂布,步骤为:①使用超声波洁牙机去除牙石;②用牙科磨光剂清洁牙面,如遇多数对象,可省略牙面清洁步骤;③邻面使用牙线清洁;④作简易隔湿牙面空压干燥;⑤将含氟溶液的小棉球从窝沟到邻面压在牙面上,使其湿润3~4分钟;⑥取出隔湿棉球,30分钟内不漱口、不进食;⑦局部涂氟的应用范围与注意事项:局部涂氟应由口腔专业人员在临床上根据病人的需要进行常规操作。
口腔经典题(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