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假的!
事实上,“坐月子”并没有“能带走各种疾病”的奇效,所以也并不能治愈妇科病。就连常说的“坐月子能治好痛经”也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子宫发育成熟,加上分娩后子宫颈口不再过度窄小,经血和剥脱的子宫内膜容易排出,因而缓解了原发性痛经的症状,与“坐月子”没有必然联系。
一、源远流长的“坐月子”习俗
产妇从分娩结束到身体基本恢复孕前状态所需的时间大约是6~8周,这段时间在医学上被称为产褥期,民间则俗称“坐月子”。“坐月子”期间有很多可能发生在产妇身上的疾病,如产褥感染、产褥出血、产后抑郁、产褥中暑等,俗称“月子病”。
古代由于营养、卫生、经济等条件限制,人们总结了一些在当时有助于避免这些“月子病”的经验,也就是“坐月子”的种种禁忌,例如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刷牙、不能开窗、不能出门等。
古人对产后、中老年后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没有正确的认识,而将其误认为是“月子里落下的病”。例如:
盆浴易导致病菌侵入阴道,而且古代采暖技术不发达,天气寒冷时洗澡容易着凉,因此人们就得出了“坐月子不能洗澡”的结论,实际上,只要注意保暖,选择淋浴,完全是可以洗澡的。
孕期女性体内会潴留大量水分,产后这些水分通过排尿和出汗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产后出汗是身体恢复的正常表现,不属于病态,古人却误以为这代表了“产妇体虚”。
古人大多不注重口腔卫生,很多人患有慢性牙龈炎,在孕期由于雌激素的毛细血管扩张作用,会使得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由于孕产妇刷牙时牙龈易出血,人们就错误地认为孕期和产褥期不能刷牙。
亲朋好友登门贺喜,可能造成病原体传播,而产妇免疫下降,所以古人总结出了“坐月子不能出门,也不能见客”的经验。但实际上,多通风换气,保证家中空气清新,更有利于预防传染病。出门散步活动,有利于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更有利于维持产妇心情愉悦,而晒太阳能增加乳汁中维生素D的含量,避免婴儿患上佝偻症等疾病。
古时农业、贸易水平不发达,物资匮乏,大多数妇女营养跟不上身体的需求,加之孕期大量消耗,产后进食高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能有效地补充营养。但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不怕缺营养,只怕营养过剩,这时如果再给产妇吃“满汉全席”,会给消化道、肾脏带来很大的负担,也会造成“三高”等健康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器官会逐渐衰弱,功能减退。古人将上年纪后牙齿脱落、视力退化、关节疼痛、足跟皲裂等都归结为“月子没有坐好”,但就连男性都会出现这些症状,显然这些与“坐月子”并无关联。
众所周知,“坐月子”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且不说欧美人,即使是同为黄种人、与我们体质类似的日本人,也都没有“坐月子”这一说,而他们的女性平均寿命、中老年健康状况却并不比我国差,这也可以佐证“坐月子”的诸多老规矩中,多数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二、什么是妇科病
妇科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症,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的统称,又称妇科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乳腺疾病等。
妇科疾病的种类可分很多种,常见的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附件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炎、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等。
三、常见妇科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妇科病虽然多种多样,每种都有自己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但都与“坐月子”关系不大。
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都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肿瘤,其发病原因和人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类似,主要诱因都是内分泌失调、生活习惯不良、心理压力过大、膳食结构不合理、吸烟或二手烟、电离辐射等。根治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
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炎症性疾病都是因为病原体侵入人体造成的。正常健康的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能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但在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局部皮肤或粘膜破损等特殊情况下,如果不注意卫生,就可能感染而患上妇科炎症。妇科炎症的治疗方法一般是通过检查确定具体病原体种类,再口服或局部涂抹针对性的抗菌药物。
子宫功能性出血简称功血,是指有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变,治疗方法也随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是注射激素和止血治疗。
乳腺炎多是由于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在乳房内淤积,致病菌通过乳头入侵,或随血液循环行至乳腺,在淤积的乳汁内大量繁殖而导致炎症,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则是疏通乳腺管、排出脓液配合抗生素为主。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有多种说法,较被人普遍认可的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是指少量经血夹杂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由输卵管道流进入腹腔,种植在盆腔脏器的表层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治疗方法多是应用性激素类药物,重症者需要手术治疗。
很容易看出,以上妇科病的病因和治愈都与“坐月子”并无密切联系,而不孕症和月经不调则都是诱因复杂多变的病症,但通常产妇既然能怀孕分娩,就排除了罹患这两种疾病的可能性,更不存在“通过坐月子治愈”一说了。
四、“月子”注意事项
与物资匮乏、科技落后的古代相比,当今社会的情况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一些关于“坐月子”的旧风俗,反而会给产妇的健康造成伤害,“坐月子”也应该与时俱进。
除了第一部分提到的谬误及其正确的应对方式。
在传统的“坐月子”习俗中,也还是有一些正确、值得参考的意见。例如产后几周不要提重物,不要过度用力,这是为了预防子宫脱垂;产褥期应该多休息,加速身体恢复,但并不应该一直卧床不动,适量的轻度运动如慢走、产后体操等,对身体复原有极大好处;多喝汤,是为了提供足量的水分,保证乳汁分泌,但要注意高脂肪的荤汤其实效果并不好,反而造成了产妇体内脂肪囤积,应该喝清淡少盐的蔬菜汤。
总结起来,更符合现代生活的“坐月子”,应该是这样的:维持心情愉快,顺利接受新的身份;充分休息、适度运动;保证个人清洁卫生,勤换衣服;注意保暖但不要过度捂热;膳食营养平衡,多吃蔬菜、谷物、水果,摄入一定量的红肉和动物内脏。
免责声明:本文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治疗白癜风最新最佳最好的方法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