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李辛老师QQ空间
儿童健康与调理思路
最终修订时间:-03-20
主讲人:李辛
讲课时间:-05-23
文字整理:红楼绿梦晓杰赤梅舞雪小麦qutojision陶乐怡唐亚彬朱颖陈洁云李纪巍全一小米周葛建红窗外别名慕越人蝴蝶慕越人墨者培丽自在的鱼树没叶锉锐自在行小木头风轻云淡婉婷青莲慧从卢溪
李辛:我们开始吧!感谢大家参加这个活动,感谢橙室瑜伽馆提供非常好的场地。正式讲课之前,我简单介绍一下事情的开始。大家手里有份资料,这个慈善收养院收留了八十多个男孩子,叫“光辉慈善收养院”,是国家认证的机构。李美丽做了一个博客,叫“光辉堂博客”。世上很多事说不清楚,看起来我们今天讲这堂课是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中国人常说缘分,大家有这个缘分,是很好的事情。
生病是正常的
李辛:关于儿童健康,大家需要一个思路。
人永远都会生病,从婴儿变成幼儿,幼儿变成少年,然后变成青年、中年、老年,这一路上都有可能生病,我们无法找到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病是正常的。
我在大学学西医的时候,免疫学说小孩子刚生下来头几个月,他的第一次咳嗽、肺炎、拉肚子,建立了他最初免疫系统的反应模式。就像孩子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当他见到一个新东西,就形成一套反应模式,有了这个模式之后,再碰到第二次,我就用这个模式去反应。模式各不相同,对的话一切很顺利,不对的话就会有不舒服,然后再调整,再往前走一步。我们每个人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到这里。不光是免疫系统,我们整个的生理系统,包括我们的人格,所有的一切都是这样一点点成形的。
一个人生病,还有小孩子的生长、发育、修复……是一个身体自然变化调适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常见的症状。
什么是常见的症状?我们都有过发烧。比如我在讲课,现在还不错,但讲到两个小时以后,会觉得有点热。大家也有这样的感觉吧,有时候连续努力工作几个小时后,脸有点发烧,浑身都点热,那会儿要是去量体温,没准就是低烧。
大家这时医院?或者马上吃药?马上按摩穴位?好像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吧。同样,感冒、发烧、拉肚子……这些也是正常的东西,和打嗝放屁,都是身体的调整反应,只是反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第二,要从每一次生病中学习。至少做爸爸妈妈的要学,通常,不太忙乱的妈妈心会比较静一点,心细一点。细心的妈妈能发现,小朋友从小到现在,每年发两次烧或者三次烧,似乎能找到规律,问题不大,如果平均每个月发一次烧,就有点问题了。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体,如果有某件事情定期发生,应该能找到规律。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原因?是吃多了?受寒了?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跟季节有关?跟情绪有关?还是其它的因素?
还有,孩子每一次生病以后,他的反应模式都有哪些?程度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这些都可以观察到。每一次你用中药或西药、刮痧或按摩,或者泡脚,或者敷冰袋,有没有效果?好的效果是哪些?不好的效果有哪些?我们要注意去观察学习,不要每次生病都白生了。
第三,安心静心的状态很重要。心不静的话不可能学习到什么东西。每一次急急忙忙应付症状,没有安心观察过整个过程。或者因为你的生活太忙太满、节奏太过紧张,这时再加上小孩子突然生病,你根本不能静下来观察处理,连你自己病了也没办法,都扔给医生。
经常是,小孩病了,可是家长还要上班,心急火燎,见啥都烦,医院看病,医生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医生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孩子整个的生病和治疗过程完全没弄明白。那就有点像我们玩过的电子游戏“弹球”。一个球弹出去,不知会遇到什么,也不知会弹到哪里去,完全是随机的。
如果这样的家长一多的话,做中医就会很辛苦,为什么?中医治的小孩子一般都是经过这样3天5天10天,被各种方法都治了一通,没效果,甚至更糟糕之后才来报到。然后,心急的妈妈还不停地问:“李大夫,今晚要是退不了烧怎么办?”我想:“拜托,你这样折腾这么多遍,孩子的气机都乱了,你让今晚退烧,恐怕不那么容易。”
妈妈有一个单方面,没有考虑全盘条件的期待“今晚一定要退烧”。如果是因为受了风寒,身体正在往外排寒气,你说有没有可能或者说有没有必要一定要马上退烧呢?某件事情的发生也许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那它下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们的政治课上常说,不能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下子进入共产主义阶段,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如果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跑步退烧,会导致很多问题。
所以,以上面这三点作为前提来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学会这些后,你不光能从小孩子的每一次生病中找到线索,也能帮助你在生活的其它面向理清思路。
静下心来找规律辨标本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你还在摸不到门路的阶段,那把孩子每次生病和治疗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会帮助你建力一个逻辑思考的过程,多记几次,就会知道怎么回事。我发现,好好记录这些东西并且发过来问我的人,刚开始平均一周或半个月就找我面诊一次,我跟他说不用老来,歇一歇,省点精力省点钱,但他还是要来,后来几个月来一次,最后半年一年都看不到了,他学会了,不来了。
他学到了什么?他也不是对中医全懂了,他只是学会了观察,然后对日常的问题就有了观察、分辨和妥善处理的能力,不慌张了。西医也认为感冒或者某些常见病,即使不看病、不吃药,喝水、休息、注意饮食,过个六七天,自己也会好。
股市因为人心的驱动有上有下,我们的健康曲线也一样,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安下心来一边学习一边往前走,这样就好。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这个规律呢,它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们认出来。当它在中间值的时候,我们不用考虑它,在它发展的时候小心一些,别再乱吃东西,比如冰激凌、炸鸡腿、麻辣烫,让身体好好休息,别看太多电脑电视,健康曲线自己会调整。当它的发展已经不在你的认知和调节范围内的时候你就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我们在座大都学过辩证唯物主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在中医上叫本和标。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虽然知道不是太好,但我们不理它,不动它,它自己会过去的,而有些事情则一定要出手。我们处理小孩子的健康问题也是一样。
第一,你要注意病有两个部分。
一个是病的标签——有诊断、有病名,比如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什么的、慢性食物过敏、鼻甲肥大、白细胞减少。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是现象、症状、暂时的结果,我们称之为“标”。
另一个是病背后的原因,病人的体质,我们称之为“本”。在中医来看,能量不够、渠道堵塞、气机紊乱等等往往是这些病背后的原因,因为发生的位置不同、程度不同、组合不同而产生千变万化的“病”。在这“本”之后呢,还有更深层的“本”,长期的不当饮食、不合理的作息、紧张焦虑、压力过大、情绪累积等等。就像洋葱皮,剥了一层,还有一层。
所有的病都不是孤立的,不能离开整体。各种不舒服,是人体的反应,但首先要知道,我们有不舒服,至少说明我们的身体它还有反应的能力,并且我们能正常接收到这个讯息,这一点对保持健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两种情况,一种是人家欺负你,你挺麻木的,不敢出声,一直让人欺负。第二种会说,你别太过分了!你说哪种的反应正常一点?第二种比较正常吧。但有的时候才稍微碰到了一下,就大怒,你干嘛踩我的脚?这个就是过了。有反应是正常的;反应过高的时候,需要克制一下;反应不及的时候,让它起来一点。这是中医的作用。
但我们现在的很多治疗方法,不管是用中药还是用西药,采取的其实是压制——不让它反应,表面上的“太平无事”。妈妈们还挺高兴,孩子吃了药马上不咳、不烧、不拉肚子了,马上就可以上课,上公园玩去了。这背后是一种焦躁的心态,把原本可以清除出去的垃圾都藏到了地毯下。
生病时出现的症状,其实是冰山上面的小小一部分,冰山下面的部分其实很大很大,但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只看到和处理表面的东西——症状。
冰山下面部分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体质,中医叫本。
如果孩子体质很好,即使有反应,反应还挺激烈,适当控制就好,问题不会大。前两年金融危机,如果一家公司体制本来很好,就可以应付过去。人体本身体质很好,即使碰到感冒病毒,一屋子都病了,你都不一定会生病,或者很快就会好。
如果体质不好,再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还有反应,一种是没反应。体质不好,但还有反应,说明还有生命力,身体还有自己改善、修复、排毒的动力。没反应就比较没有机会了。
比如小孩子刚开始两三个月发一次烧,妈妈给他治得太厉害了,最后变得半年一年都不发烧,妈妈说,幸好被我用药控制住了,连着三个礼拜一直输液,还喝了三个月的苦汤药,现在总算不发了。
好吗?不好!为什么?虽然症状(标)没有了,但是体质(本)呢?小孩的脸黄黄的、瘦瘦的、精神不好,胃口也不好,过度的治疗把孩子的本给伤害了。
让孩子拥有自然的感受力
现在的小孩,过早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过早接触高科技,过早被信息化,对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影响。
有两种小孩子,第一种,山区农村长大的,小时候玩泥巴抓小虫什么的,直到小学一年级才第一次坐到课堂里开始学习;第二种小孩,五六岁就会背很多唐诗,会用电脑,会用成人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用成人的口气和成人的知识来命名、识别繁复现代的世界。
大人会觉得,第二种小孩真厉害!但是第二种小孩学会的部分,我们称之为“人类社会的通用操作系统”,但是通用系统肯定不是高级系统,会有很多漏洞,并且无法自动编写升级软件,需要依靠软件厂家的长期供应。
小孩子如果很早就被社会化、信息化,装上某个版本的操作系统的话,他的精神系统就容易受到限定。精神系统受到限定后,也会导致他的物质系统——身体受限、僵化,进而发展成某些疾病。
过早的信息化,会导致杂讯接受太多,就像树干不粗壮的小树,硬是催生出了很多的叶子,挤在一起。这样的小孩会引起很多问题。
有个哲学家说过:空气是供你呼吸的,不是供你分析的。周围的美好事物让你感受的,不是让你来命名的。我们成年人习惯分析习惯命名,小孩子也过早这样的话会遇到麻烦,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灵动的感受力会过早、过多的让位与格式化的思维方式,以后会比较像被创造出来的机器而不是拥有创造力的人。
治病要看体质
不管什么病,它只是现象,而且它会不断变化,变好或变坏。人总是要生病的,不会生病的只有死人,活着就可能生病。我们要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北京哪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