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整脊医学,流行欧美。它的鼻祖,是美国的帕马医师(D.D.Patmer)。他在年,根据人体脊椎骨和神经系统的原理,悟出一种与我国古老的“推拿术”和“跌打损伤”相若的整脊疗法。其法是根据人体脊椎偏移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坐、卧姿,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在数分钟内能达成止痛和治疗效果。也就是利用自然痊愈的方法,矫正脊椎,使神经不再受到侵犯,而恢复原有功能,是用最温和最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2问:骨盆移位能引起哪些疾病?答:由骨盆移位所致的病症,其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日本学者研究认为。
(1)右侧骨盆移位型(右髋关节紧张型)??表现为副交感神经紧张,肝脏、胃肠功能低下,消瘦,腹泻,患妇科疾病等。
?(2)左侧骨盆移位型(左髋关节紧张型)表现为交感神经紧张,心脏、肺功能低下,肥胖,便秘,易患感冒等。
?(3)混合型(右侧骨盆移位伴左或右髋关节紧张,左侧骨盆移位伴右或左髋关节紧张)??表现为偏食,体重变化大,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并伴有前两型的全身症。
3问:骨盆移位是何时发生的?答:99%的骨盆移位是先天性的,是胎儿通过患有骨盆移位的母亲的产道时造成的.当然后天的原因如负荷过重\女性怀孕\高处坠地\冲撞及地心引力等的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问:儿童脊椎异常普遍吗?答:根据国内专家对某市五所小学共两千余名学生的脊椎健康普查中发现脊椎异常比例高达49%至68.8%,其中15%以上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脊椎侧弯,严重者侧弯达到45°,状况堪忧。引起儿童脊椎异常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从婴儿的出生来看,较典型的接生方法是,一旦头部出现后,医生将头部转90°,然后在身体的配合下缓缓而持续的将婴儿的身体拉出,其拉力可以达到55公斤,因此对婴儿脊椎(颈部为主)的损伤就时有发生。在儿童的发育过程中,由于不当的锻炼及运动损伤,不正常的姿势和习惯,也极容易造成脊椎的半脱位。脊椎侧弯是一种对学生健康危害较大的疾患,严重地影响儿童正常发育,而12岁以下则是儿童矫正的最佳年龄。
5问:颈部、背部或更多关节会发出爆裂的声音,是怎么回事?答:通常是由于你的脊椎关节被锁住或卡住,患长短腿骨盆错位的人更容易出现。
6问:我的身体平时没有症状脊椎需要矫正吗?答:在中国有一个突出的盲点是:“凡是没有症状的脊椎,就不需要矫正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脊椎不仅有了症状应得到正确的矫正治疗,没有症状也应该得到矫正、调整。青少年时期,由于成长快而又极为活跃,最容易对脊椎造成损伤。由于青少年脊椎的柔韧性相当高,这种损伤极具有隐蔽性。进入成年后,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不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造成脊椎损伤、退化的重要因素。如果年幼时已有一定的损伤,一般在中年时期开始有较明显的症状。老年以后,症状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最为理想的脊椎保健应该是像许多美国家庭那样,从小就应该置脊椎于脊椎矫正专家的检查监督、指导与矫正治疗之下,让脊椎在最佳的条件与状态下生长。
7问:脊椎侧弯一定要手术吗?整脊术可以治疗脊椎侧弯吗?答:脊椎矫正可以治疗脊椎侧弯,一般来说,整脊治疗儿童脊椎侧弯症患儿,多数孩子的脊椎侧弯得到了控制。一般年龄小,20度以内侧弯的孩子,恢复到正常的可能性较大。25度至35度的侧弯一般可以得到3度至10度的好转,而加重的情况极少。35度以上的侧弯矫正治疗难度增大。极少数患者才需要手术治疗。
8问:整脊术只是针对脊椎本身异常疾病的治疗吗?答:整脊治疗不但可以治疗脊椎侧弯、脊椎错位、颈椎病等脊椎异常疾病,更重要的是通过脊椎的调整,可以治疗肠胃病头痛失眠心律失常等脊椎相关性疾病,一个成熟的医生,不仅要懂得如何去除病人的脖子痛、腰痛,去除由于压迫神经而引起的手脚麻木、头晕头痛,更要懂得治疗各种各样的脊椎相关性疾病。
9问:整脊术与一般的中医推拿按摩相同吗?答:整骨整脊术与中医按摩不能混为一谈,但两者确有许多相同之处,关键区别在于理论基础的不同。一般来说,整脊术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医学理论,如解剖学、生物力学、“X”线学等。而中医按摩以经络学为理论基础。
10问:何谓阴阳脚,长短腿?答:当人体出现骨盆错位时,会出现一边大腿向外张开、角度增大,对比另一只腿的长度略长,称之为「腿的假性延长」;而另一边大腿向内收、角度减少,对比长度略短。此种情况就是阴阳脚,长短腿。
11问:整脊医学是如何发展的?答:整脊疗法在美国传开的开头数十年,也曾受到西医公会的歧视、排斥和抵制;发生过许多医生在不适应的法律规定下为人们进行脊椎治疗而被送进监狱的事件,经过整脊专科医师半个世纪的努力和奋斗,更重要的还是归功于他们的治疗效果被民众所肯定,终于在年7月22日全美西医学会在芝加哥举行的盛大年会中,被公开承认其医疗价值和合法地位。
至今,全美有18所学校,8万多合法的整脊医师,在50个州都设医院,为全美医疗界开创了新象。据新闻报道,整脊医师的年收入,已列为美国某个年度前十大收入排行榜。整脊疗法在美国的发展,不但使美国人受益,还将这一套理论、疗法和经验传播世界各先进国家。至今已有英、加、德、法、荷、瑞士、瑞典、俄国,以及东方的日本、新加坡等24个国家公认为有效的医疗技术,其学术地位也已获得肯定。
12问:如何预防脊椎病?答:脊椎病尤其是颈椎病,发病率和复发率非常高。若患者配合医生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脊椎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1.使用合适的颈椎保健枕头。人的一生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若枕头使用不当如过高过低、质地过软过硬,就会很容易损伤颈椎而发生小关节错位。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体形的枕头。一般理想的颈椎保健枕头的特点是:仰卧位为自己的一个拳头高,侧卧位一个半拳头高,质地软硬适中。
2.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3.选用质地较硬的床垫。
4.注意搬抬重物的姿势。
5.经常做颈腰保健操。
6.做适量的运动如游泳、打太极拳、吊单杠、倒后走等。
7.定期找专业的整脊医生检查或进行保健治疗。
13问:何谓长杠杆和短杠杆?答:所谓长杠杆和短杠杆,是指引起脊柱病变节段产生整复运动所施加的手法力距长短。许多传统的脊柱手法往往需要通过一个较长的力距来产生整复动力,如整复颈椎时在头颅发力,在整复胸腰椎时在肩部和骨盆处发力,称之为长杠杆手法。如手法直接在病变节段的棘突、横突上发力,则力矩相对较短,称之为短杠杆手法。
14问:何谓脊椎调整?答: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推拿者利用短杠杆(通常是棘突或横突),以一快速、强力的推扳手法,直接作用于关节的特殊推拿手法。
15问:何谓脊椎分析?答:整脊医学所指的分析是按脊师对患者半脱位脊椎进行观察、判断和调整的过程,以明确引起半脱位的病因。包括有:触诊、神经定位、脊柱X线片、症状学、运动学以及测量脊神经支配区域的皮温差等。
16问:何谓脊椎半脱位?答:所谓半脱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与脊椎关节结构相关的生理、解剖和动力学以及生物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二是相邻脊椎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微小改变,有时这种变化可挤压脊神经,影响精神冲动的传递。按脊疗法的创始人D.D.Palmer以及正宗学派的按脊师坚持认为脊神经受到挤压时所致的精神冲动异常必定伴有脊柱力学结构的失调。这种情况被按脊疗法称之为“半脱位”。
17问:造成脊椎错位(半脱位)的原因有哪些?答:正常弯曲时的脊椎富有弹性。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伤害脊椎造成脊椎错位(半脱位)的情况。婴儿出生时,如医生用过大的力将婴儿从母亲体中拽出时,对婴儿颈椎极易造成损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姿势和不适当的运动,也会对脊椎造成损害。
青少年时期,由于成长快而又极为活跃,最容易对脊椎造成损伤。由于青少年脊椎的柔韧性相当高,这种损伤极具有隐蔽性。进入成年后,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不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造成脊椎损伤、退化的重要因素。如果年幼时已有一定的损伤,一般在中年时期开始有较明显的症状。老年以后,症状会越来越明显。
18问:什么是腰—盆—髋整体学说?答:骨盆由骶骨和双侧髂、坐、耻骨连结而成是一个坚固的整体,为躯干的座基,躯干的重量由第五腰椎经骶髂关节面、髋关节传至下肢。骶髂关节面一般在垂直面上十分贴合,周围有足够的韧带来维系,构成了一个“自锁系统”。急、慢性损伤可通过各种轴向冲击破坏这个“自锁系统”而使之发生各种移位,出现相应力学变化,称为“骨盆紊乱”。主要表现是身体重力线移位,骨盆侧倾,脊柱腰段弧度改变和侧弯,胸段后突增加,颈胸交界出现水平倾斜并与骨盆水平相反,以求达到躯干稳定,此种颈胸段的代偿,由于肌力较弱,容易使颈、胸椎体发生错动,从而产生一系列相对应复杂的临床病症。所以,此学说被称作是整脊学说的理论核心之一。
19问:什么是骶—蝶—枕共扼系统学说?答:该学说认为,骶骨在呼吸动运时协调摆动,即骶骨在呼气与吸气时有节律的“点头,仰头”摆动,可使呼吸的生理节奏恒定,身体内环境含氧气足,保持健康状态。此外,还认为脑脊液流量与此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故骶骨失稳,除影响呼吸节奏恒定产生复杂的生理病变外,还可影响脑部生理,而导致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复杂临床病症。诊断、治疗手法与“骨盆紊乱”相同。
20问:如何判断区分整脊师与一般的推拿按摩师?答:除了两者指导理论基础上的不同外,圣手认为,判断是不是一个整脊师的标准有以下几点:
1、整脊师施行手法之前通常有一个判断分析脊柱病变节段的过程,包括触诊、X线分析、神经定位等等。
2、施行手法之后会有一个对脊柱病变节段的再评估,如痛点是否消失或减轻、痉挛物是否放松等等。确定是否取得疗效。
3、是否运用长短杠杆施行手法而不是单纯的软组织或穴位放松手法。
4、是否运用腰—盆—髋整体学说来指导整脊手法的实施。
21问:什么是兄弟椎现象?答:兄弟椎在临床上的功效是有彼得李顿(PeterTeightonD。C)所提倡的,主要目的是在告诉大家,脊椎两端存在互动的关系,譬如治疗颈椎第一椎时,如能在腰椎第五椎同时矫正,其效果更好。因为这种矫正法会产生一种催化作用,广为整脊医师所采用,称之谓“勒维提兄弟系统”。矫正时同侧兄弟椎同方向矫正,而对侧兄弟椎反方向矫正。
22问:怎样知道自己的脊椎是否健康?答:下面的15种情况说明你的脊椎处于非理想状态:
(1)、如果你的脚后跟常被磨得高低不平。通常是由于双腿长度的不平等或沿着脊柱长轴压力的不均衡造成的。
(2)、你不能完成十分舒适的深长呼吸。呼吸、健康、脊椎的健康和活力相互紧密联系。
(3)、你的下颌运动时会发出“卡嗒”的声音。多是由于颈部或者髋关节半脱位引起的。
(4)、你的颈部、背部或更多关节会发出爆裂的声音。通常是由于你的脊椎关节被锁住或卡住。
(5)、你的头或髋部不能向两侧轻松地扭动或者旋转相同的角度。运动的范围正逐渐缩小。
(6)、你经常感到疲劳。不平衡的脊柱耗尽你的能量。
(7)、你的精神不能很好地集中。因为脊椎半脱位会影响大脑健康。
(8)、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脊椎半脱位可以影响你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而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抵抗疾病和防止传染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9)、你的脚在行走的时候脚尖向外展开。只要你不有意改变的话,这种检测实验很容易完成。在你走路的时候,注意看你的脚。它们两者都指向前方吗?或者有一侧脚已向内或向外展开?或者双侧?脚外展也许是下部脊椎或髋骨的问题,或头颈部、颅骨基底部的压力不均衡的信号。
(10)、出现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不脱鞋,躺下,让一个人在你后边站着,把你的脚后跟沿着身体的方向轻轻拉直,观察你的脚。比脚后跟的位置,一侧腿会出现比另一侧短0.5-50px。(测量短的腿,记录它的长短,给你的脊椎矫正医生看。)
(11)、你有不良姿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战立,体重应该相等地分配在两个脚掌。如果不是,这就是你的脊椎或头、臀部不在身体中心线上的最好证明。
(12)、你有头痛或颈、腰、背部的疼痛及肌肉或关节的软组织疼痛。通常是具有脊椎半脱位的信号。
(13)、你有一种持续的紧张皱缩感和压力感,尤其是在肌肉和关节中有发紧的感觉。通常是肌肉手脊椎半脱位的影响。
(14)、你感到背和颈部僵硬不适。僵硬不适也许是脊椎半脱位的信号。
(15)、你只是感到轻微的不舒服,但你的健康状况并不好。脊椎半脱位能影响你的全面健康。
23问:什么是脊柱交叉理论?答:脊柱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生物力学环境,经过圣手多年的整脊经验观察总结,认为脊柱运动力学有以下的规律:
1、脊柱的运动轨迹是呈螺旋型的,
2、人体是一个四方体柱形,其交叉的对角的运动轨迹是相反的。
3、交叉对角运动轨迹相反在人体是一个普遍规律,在一个关节、局部、部位或人体的整体都存在这种现象。
24什么叫脊柱相关疾病?答:在国内,由龙层花等学者首先提出来。脊柱相关疾病(脊源性疾病)是指颈、胸、腰、骶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在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后,在一定的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柱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地对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和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使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出现各种不同临床综合征,称脊柱相关疾病。
目前一些内脏功能紊乱性疾病,只检查内脏器官,而忽略对脊椎关节检查,使许多疾病无法达到彻底治疗。在脊柱相关疾病中,有一部分患者脊柱区域无明显症状,但不能排除与脊柱损伤无关。
25常见的脊柱相关疾病有哪些?答:经研究,许多常见病和一些所谓的疑难病,如偏头痛、后枕痛、耳鸣、眼胀、视力下降、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减退、乏力、失眠、面色不好、三叉神经痛、经常胸闷气短、哮喘、胸背痛、血压波动、慢性胃炎、久治不愈的胃溃疡、糖尿病、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多汗、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下肢沉重等大约70多种病征的发病,与脊柱应力异常受损有关。
26脊柱相关疾病是怎么引起的?答:脊柱病的形成绝大部分是病人自已一手造成的,是自已不懂得呵护脊柱引起的,是人们对脊柱的保健知识太无知而酿的苦果。如随意的坐卧,特别是躺在沙发上或床上看电视、看书,不良的姿势习惯,长期偏一侧睡觉,喜欢跷二郎腿,久坐办公或玩电脑,缺少运动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脊柱受到伤害。久之软组织对脊柱保护能力减弱,从而引起颈、胸、腰椎病(脊柱病)。另外圣手觉得地心引力的作用也是脊柱病的形成的一个原因,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所以这个致病因素是无法避免的。
27哪些人群是脊柱相关疾病的更容易患病?答:调查发现,从事财务、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学生、司机等职业和缺乏运动的人群,是脊柱病多发人群。
28问:哪些运动比较适合脊柱病患者?答:一般来说,脊柱病患者患者比较适合练习对称性的运动,比如蛙泳\广播体操\太极拳\双手投篮\俞枷等等,而一些单向扭转脊柱的动作要尽量避免或尽量采用顺逆时针交替练习。
29问:什么是脊柱的“扭毛巾效应”?答:把整条脊柱包括骨盆、头颅比喻为一条毛巾,好象扭毛巾的时候,毛巾的头尾两端会呈现相反的运动轨迹,骨盆和头颅的运动轨迹也类似这种效应。如骨盆呈现顺时针旋转运动趋势,头颅必然是逆时针旋转运动趋势。此谓脊柱的“扭毛巾效应”。如右第五腰椎呈现向前\下\右运动趋势,则左第一颈椎呈现向后\上\左运动趋势。在脊椎调整的时候,一定要观察脊柱的“扭毛巾效应”包括脊柱错位的“扭毛巾效应”和矫正时的相反方向“扭毛巾效应”。
30问:整脊术是如何实施的?答:患者在经过X光片、整脊师触诊等科学诊断后,医生根据生物动力学及病人的实际情况,让患者在特定的姿势下使其被矫正的某一节脊椎处在最灵活的位置,之后用特定的手法在特定的方向及用力点上,通过一个很轻的瞬间爆发力将位置异常的脊椎推回到正常位置上。
31问:什么是脊柱的拧螺丝效应?答:把颈椎、腰椎比作螺丝钉,把骨盆、头颅比作螺丝帽,颈椎头颅和腰椎骨盆组成螺丝钉系统,当螺丝钉系统松动的时候,需要拧紧,而螺丝钉系统紧的时候,就需要松动。
32问:为什么脊椎病是多病之源?答:脊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头的支持者,又是人体躯干的中轴,有如大厦的支柱。成人的脊柱由24个独立的椎骨、1个骶骨和1个尾骨组成。相邻的椎体之间借助自上而下逐渐增厚的椎间软骨、椎间盘互相连结。弹性极强的椎间盘在椎体间起着弹性垫的作用,而这个椎间盘在人体发育到顶峰时,也正是椎间盘退变的开始,由于椎间盘的变性,椎间隙慢慢变窄,相邻椎体会随着人体的各种姿势不同程度地产生磨擦,椎骨边缘不断受到磨损刺激,骨刺就开始形成,正常的脊柱结构也就开始慢慢地改变,导致脊柱的力学平衡严重受损。而脊柱内有脊髓,是神经系统中的低级中枢,由脊髓发出的周围神经,支配全身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由脊髓发出的植物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功能,全身血管的舒缩,汗腺的分泌;心脏输给脑部的血液,需经颈部上行至脑,其中两条椎动脉和椎静脉穿行于颈椎横突之间,这就是颈椎病会引起头昏脑胀的主因之所在。由此可想而知,脊柱病不只是能导致众所熟悉的颈肩腰腿痛,而且又是许多病症的病因之一。
33问:接受整脊治疗安全吗?有没有副作用?答:脊椎矫正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剖学和X-线学,为脊椎的手法矫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有效而且安全。其安全的程度,根据美国脊椎矫正协会的统计,其发生死亡和瘫痪病例的概率为四百万分之一。另外,它属于一种自然疗法,没有任何副作用。
34问:整脊术只是一种保健治疗吗?答:整脊术跟一般的推拿按摩是不同的。典型脊椎病症包括:颈椎综合症,表现为:头痛、头晕、头部活动受限、手臂麻木等;胸椎病症,表现为:背酸胀痛、呼吸不畅、功能性心脏病、胃肠功能紊乱等;腰椎病症,表现为:腰痛、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下肢麻木;还有儿童脊柱侧弯、双肩不等高等。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许多难治、反复发作的疑难病症,甚至一些怪病,都与脊椎错位有关,通过脊椎的调整,可以根治。
35问:医院拍X线片后报告明明写着“骨关节未见异常”,而通过整脊医学的检查和看x线片后,又多了"错位”、“偏歪”等等诊断?
答:放射报告中提到的骨关节末见异常是指所拍x线片的关节未见脱位、未见骨折、没发现骨增生,也没有见到骨肿瘤与骨结核,亦没有类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椎炎的X线征.而整脊医学提到的错位即半脱位、偏歪是指骨与骨之间关系的微小改变,这种改变的幅度很小,往往达不到放射学规定的标准,但在临床上检查病者症状明显,用手法复位后,病者症状减轻,而且复照x线片,这种轻微的位置变化会改善了,于是手法学派者习惯称这类小关节的位置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改变为错位,亦有称之为“关节紊乱”例如预椎错位,环枢关节紊乱,腰椎后关节紊乱等。
36问: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是什么?答: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学说,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是脊柱力不平衡而导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移位、压迫、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从而引起相应的组织脏器病变。
37问:正常脊椎是怎样的?答:首先,脊椎的正面应该是垂直无弯曲的、髋骨两侧对称、平衡,从侧面看,其顶部和腹部呈前弯状,胸部和骶骨呈后弯状,此为正常的生理弯曲。正常弯曲时的脊椎富有弹性。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伤害脊椎的情况。
38什么是圆筒枢纽学说?答:“三圆筒四枢纽”说,即将躯体比拟为由脊柱作为轴心支柱的三个圆筒,这三个圆筒分别为头颅、胸廓和骨盆,连接这三个圆筒的脊柱上有四个“枢纽关节”,它们是头颅与颈椎连接的“颅椎枢纽关节”、颈椎与胸椎相邻的“颈胸枢纽关节”,胸椎与腰椎相邻的“胸腰枢纽关节”,腰椎与骶椎相邻的“腰骶枢纽关节”。
?圆筒”在脊柱运动中起到了起点和支点的作用,因为人体的脊柱运动,首先是“圆筒”在肌肉带动下产生运动,然后通过相关的枢纽关节带动各段椎体关节,产生脊柱的屈伸、旋转、左右侧弯的六大运动功能。整脊术运用的旋转复位法,实质上是通过“滚圆筒”,即通过旋转头颅以旋转颈椎、旋转胸廓以旋转胸腰椎、旋转骨盆以旋转腰椎达到治疗目的的。临床上,如果注意到枢纽关节力的作用线,科学地利用此作用线施行旋转复位则更科学,也可避免误伤;如果明白枢纽关节的协调和制约功能,就能进一步运用调胸整颈法、调胸整腰法进行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9问:整脊医学如何解释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答:脊椎的椎体是椭圆形的板块结构,脊柱通过椎体间的三角形关节组合,完成其三维空间活动。椎间盘就像两个椎体板块之间的气囊,正常情况下可随板块运动而前后左右伸张和缩小,当椎体位移超过了正常的生理限度,椎间盘就向外突出,一旦椎体板块的位移得到纠正,椎体的旋转、倾斜恢复,其突出的椎间盘也就能恢复到原来位置。这就是所谓的“还纳”现象。椎间盘的“还纳”只有在青壮年时期才发生。人到了中老年,椎间盘退化、纤维环变性、髓核纤维软骨化后,整个椎间盘弹性减弱乃至消失,突出的椎间盘(有资料证明60%的人有椎间盘突出,但没有症状)不可能随椎体转动而伸缩,也就不可能通过整脊术“还纳”,一旦椎体板块因外伤、劳损等原因发生位移,诱发椎间孔变窄,原有突出的椎间盘因突发的椎间孔变形而刺激到神经根,即引起急性腰腿痛。根据“既能动歪,就能动正”的原理,对中老年急性腰腿痛采取俯卧位,痛肢外展牵引,后旋转将位移的椎体板块复位,俾“骨正筋柔”,最终“抬进来”的患者,就能“走回去”。
40整脊技术原理是什么?整脊的效果与术者「力气」的关系不大,重点几乎完全在「技巧」的运用
??*杠杆原理:整脊是利用生物力学的杠杆原理,所以患者和术者的姿势,以及术者「切入」的:a.力学角度b.施力方向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速度原理:施术为求矫正效果,一般常以「施力」为重点,其实大都徒劳无功,且患者容易受伤害及疼痛;由牛顿力学公式P=mV「动量」和「速度」成正比,E=1/2mv2「动能」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速度快10倍时,将产生倍的动能,效果将极大的发挥
??*重力原理:如上列公式E=1/2mv2「质量」和「动能」亦成正比,所以「术者+患者」体重的质量,做有效的利用「重力效果」,可让术时不虚耗体力,效果反而更好
??*因人而异:虽然是相同的疼痛,或甚至相同的「位移」,但因每个人的结构、组织都不同,「量身定做」不但能做出最满意的效果,而且是最安全的
??*最小振幅:整脊的首要在安全,所以「振幅」绝对必需在「人体承受的安全范围」0.5公分以内,尤其因人而异的组织,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
41问:整脊术只是针对骨骼系统的调整吗?答:整脊是对脊椎骨盆的三维空间位置的调整,但严格来说,这种技术还包括对人体神经肌肉等软组织的调整。因为人体所有软绵绵的组织与器官能「挂」得起来,全靠骨骼系统的帮忙,而骨骼系统的固定又靠肌肉韧带的连接,两者缺一不可。
42问:X光CT磁共振检查,为什么不能准确反映骨骼位置的轻微病变即半脱位呢?答:X光CT磁共振检查出来的照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二维的、平面的,而脊柱是三维的、立体的。不能准确反映骨骼位置的轻微病变。
43什么是整脊四柱理论?答:整脊四柱理论是圣手近年来所发现创立的,整脊四柱理论包含下面的几点:
?1、脊柱是一个四条柱子(从后面定义左后、左前、右前、右后)构成的四方体。
?2、整个人体内部又可分为若干四方体,如骨盆是一个四方体,骨盆左边和右边又分别是一个四方体。腰椎、胸廓、颈椎、头颅、四肢可类推。
?3、矫正时力的方向顺序必须是从左后-左前-右前-右后-左后
44什么是脊柱的能屈能伸原则?答:脊柱的基本运动功能之一是伸屈,只有脊柱保持“能屈能伸”的状态,才是比较理想的比较完美的,脊椎才是健康的。据圣手观察有这样的规律,一般来说,右侧骨盆移位型(右髋关节紧张型)的人群,脊柱能伸但屈的功能欠佳,而左侧骨盆移位型(右髋关节紧张型)人群,脊柱能屈但伸的功能欠佳。而两种骨盆移位型都是表现为左边脊柱能屈但伸的功能欠佳,右边脊柱能伸但屈的功能欠佳。
45如何在脊椎调整手法中应用脊柱的能屈能伸原则?答、根据脊柱的能屈能伸原则,在颈椎调整手法中,可先伸展左边脊柱(注意是向后偏移的节段)然后弯屈右边脊柱行脊椎扳法或旋转法,以达到两边脊柱的平衡。其它手法类推。
儿童脊柱健康教育-12-04集团公司培训班
在学校,总有老师时不时地提醒我们:“坐直了,不然脊柱就变畸型了。”怎样判断脊柱直不直呢?
正常的脊椎,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从正面和后面看都是直直的。
竹子歪了,看上去就很难受!脊柱也是一样。
驼背看上去会像“小龙虾”,你不希望变成这样吧?
这个弯腰的动作可以检查脊柱是否有侧弯哦~看两边高度是否一样。
如果cobb角>20°就会影响儿童身高发育和出现背部疼痛等症状。
cobb角>°会引起限制性肺病,压迫心脏,影响胸廓发育等等。
支具可以控制早期脊柱侧弯进展,通常适用于cobb角20°--40°之间。
不适用于cobb角>45°的未成熟脊柱侧弯,对生长发育成熟者,支具治疗效果较差。
轻度脊柱侧弯的治疗:(美式脊椎矫正,牵引,支具,物理治疗,运动康复)
预防胜于治疗
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小朋友挑食会影响脊柱生长哦
我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3-6岁)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年龄大于6岁的孩子-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指南
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吃好早餐,避免盲目节食
吃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
每天充足的户外运动
不抽烟、不饮酒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针刀治疗-05-23集团公司培训部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又称正中神经挤压症,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內受到压迫所致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增大腕管容积,消除腕横韧带对正中神经的压迫和腕横韧带与肌腱的粘连。
应用解剖
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前者构成腕管的桡,尺及背侧壁,后者形成掌侧壁,腕管顶部是横跨于尺侧的钩骨,三角骨和桡侧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间的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和屈肌腱由腕管内通过,包括屈拇长肌腱,4条屈指浅肌腱,4条屈指深肌腱。
针刀应用解剖
腕管为腕掌侧一个骨性纤维管道,其桡侧为舟状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状骨,背侧为头状骨、舟状骨、小多角骨及覆盖其上的韧带,掌侧为腕横韧带。
腕管的组成
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9条肌腱,1条神经)
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
宽1.5--2.0cm,长2.5--3.0cm,中央部厚约2mm,两侧部及近远部厚约1mm
正中神经
1.正中神经的走行:自臂丛内外侧束发出后沿肱动脉外侧下行,在肘窝处位于肱二头肌腱膜深面,然后在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沿前臂深浅二肌群间下行,至腕部变浅紧贴掌长肌深面,指浅屈肌浅面,通过腕横韧带内入掌。
正中神经的分支:在前臂远端,与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发出掌皮支,分布于掌心及鱼际皮肤;入掌后发出鱼际支(返支)和3条指掌侧总神经。
2.正中神经主要支配:前臂屈肌、旋前肌、大鱼际肌(拇对掌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及第1、2蚓状肌;
3.皮支支配:手掌桡侧拇、示、中及环指桡侧半,手背侧示、中指远节皮肤的感觉。
病因病理
病因:
1.腕管容积变小:腕横韧带肥厚、腕骨变异等等;
2.腕管内容物变多: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腕骨增生、腱鞘囊肿等等
3.其他:糖尿病性神经损伤、类风湿、酒精中毒性神经损伤等等。
病理:
腕管内压升高时,可减慢或中断神经的轴浆运输,使神经束膜水肿,而当压力成为持续的压迫状态时,可发生神经内膜水肿,神经内膜、束膜的通透性下降,从而使神经纤维束受压,神经内血供减少,神经纤维发生永久性的病理变化。
1.发病年龄,本综合征多发于中年或老年女性。
2.早期症状轻微,逐渐加重,常为进行性手力减弱,手的活动欠灵活。
3.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拇,食,中,二分之一环指)有疼痛,麻木,感觉迟钝,在持续用手劳动或手的活动突然增加后症状加重,休息几小时后即减轻。常在夜间被尺神经分布区的剧烈灼痛而痛醒,活动或猛烈甩手后减轻。
4.手部温度增高时疼痛加重,因此睡眠时患者多喜将患手伸出被外。
5.个别严重者除拇指外展肌力差外,疼痛呈持续性,可向前臂乃至上臂,肩部放射,夜间或用手劳动时加重。
6.有时尚有手指植物神经的营养障碍,拇指和食指严重发绀,发凉,间歇发白现象。针刺拇,食,中三指有感觉过敏或迟钝。
7.颈部神经根病变和尺神经前臂近端卡压如旋前肌综合征也可出现手麻木症状,要注意鉴别。颈椎病可在颈部有明显的体征反征,且在颈部检查可引出手指的麻木。而旋前肌综合征和颈椎病,腕管综合征引出手指麻木的部位不同,体征也有明显区别。
8.要注意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经常同时发病,在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同时要积极治疗颈椎病,才能取得长期疗效。
9.根据神经双卡理论。周围神经只有在两个部位同时受到卡压,才会出现临床症状。中年后颈椎都有退变现象,在临床上治疗腕管综合征时,即使无明显的颈椎临床症状,如果配合颈椎部位的治疗,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临床检查
1.屈腕试验。将腕掌屈,同时压迫正中神经1一2分钟,若手掌侧麻木感加重,疼痛加剧并放射至食指,中指,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2.叩触诊试验。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韧带近侧缘中点,若出现和加剧患侧手指刺疼及麻木等异常感觉时,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3.举手试验。患者仰卧,将患肢伸直高举,若出现上述两项表现,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4.压脉带试验。与测量血压的方法相似,仅需将血压升高至收缩压以上,若出现上述表现即为实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针刀治疗
1.治疗原则
依据人体弓弦力学系统理论和疾病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本病主要是由于腕横韧带的瘢痕粘连肥厚和挛缩使腕管容积变小,管腔狭窄而产生。
用针刀将肥厚和挛缩的腕横韧带切开松解,使腕部的力平衡得到恢复,就可以治愈该病。
2.操作方法
(1)体位仰卧位
(2)体表定位腕横韧带tinel征阳性点偏尺侧0.3cm定点。
(3)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
(4)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5)刀具斜刃针刀。
(6)针刀操作
刀口线与前臂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针刀斜面刀刃向上。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刀下有坚韧感时即到达腕横韧带近端,然后针刀向近端探寻,当有落空感时到达腕横韧带近端,此时将针刀体向前臂近端倾斜90°,与腕横韧带平行,向上挑切腕横韧带,范围0.5cm,以切开部分腕管近端的腕横韧带。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刀眼。将腕关节过度背伸1~2次。
(7)注意事项
在做针刀松解时,注意针刀始终在有坚韧感的腕横韧带上切割,不能在其他部位切割,否则可能引起正中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那里能治好北京中医能治愈白癜风吗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