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中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复发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内异症病变广泛、形式多样、极具浸袭性和复发性,具有性激素依赖的特点。
异位内膜最常出现的部位是盆腔腹膜,卵巢,子宫直肠窝,直肠阴道膈,膀胱和肠道。也可生长在远离子宫的部位,如肺、横膈等,目前除了脾脏,全身各个部位都被报道过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累及。
据估计,每10个育龄期女性(15-49岁)中就会有一位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全世界大概有1亿7千6百万患病女性。
青春期第一次来月经的女孩就可能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症可能一直持续到绝经期,才获得缓解。如果卵巢上出现巧克力囊肿,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面临恶变的风险,最近一次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来自日本的文章报道,绝经后巧克力囊肿的恶变并不少见,建议临床医生对这部分病人给予持续的跟进随诊,即使进入绝经期,也不可掉以轻心。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包括月经期疼痛,排卵痛,性交痛,性交后的延期疼痛,异常出血,慢性盆腔疼痛,疲劳感,不孕症,这些都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还有社会交往能力。
对上述症状缺乏重视,甚至女性从母辈或者社会传统中领会到的错误认识是造成诊断延误的最常见原因,很多女性认为月经就是痛的,疼痛是女人的宿命。实际上,至少2/3确诊女性在20岁之前就存在明确痛经症状,研究发现从内膜异位症发病到利用手术进行金标准确诊,这期间延误诊断的时间长达7-12年,这么长的时间里,疾病足以破坏掉很多女性的生育能力,所以更需重视少女痛经,如需停课、打止痛针必须找专科医生就诊。
异位症的发病原因
异位症的诊断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子宫肌瘤的一个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和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有关,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典型症状是进行性疼痛,目前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在生育年龄里占15%,在不孕症达到20%~40%,甚至更高。可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成为仅次于子宫肌瘤的一个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后顷,活动差;盆腔可以摸到触痛硬结;粘连性包块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系列症状,在妇科检查中都能体现出来。对怀疑是异位症的病人一定要做三合诊检查或直肠检查,往往可以摸到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
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过程中,我们需要施行以下两点
病史: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现在主要依靠病史,尤其是痛经、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痛等疼痛的病史和不孕的病史。
妇科检查: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妇科检查包括子宫后壁、宫骶韧带或后馅凹有明显触痛的硬结,子宫侧后方触及活动差的囊实性包块。
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为主,手术主要是针对器质性病变如结节和包块。如果有条件首选腹腔镜手术,这是国内外的共识。药物治疗为辅,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疼痛,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缺点:
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非常好,而且也是首选的方法。但是手术确实存在风险,有一定的并发症。手术切除的是明显的看得见的异位病灶,微小的看不到的病灶自然切不掉。手术还可能增加盆腔粘连(主要指开腹手术),可能影响怀孕,不能防止异位症复发。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为主,但是药物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EBMdata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重度内异症有生育要求者,虽然药物治疗推迟了患者的妊娠时机,但积极助孕治疗后妊娠机会增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用药疗程以6个月为宜,3个月的疗程不能降低疼痛复发率。医院,内美通或孕三烯酮使用的比较多,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发达地区,现在GnRH-a用的是越来越多。此外,常用的还有避孕药、孕激素以及达那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1)要切除异位病灶,不光巧克力囊肿,还有深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都要切除;
(2)要恢复盆腔解剖,把子宫后面的粘连给开放;
(3)要阻断神经的通道。
具体处理要体现出“四化”:
(1)规范化,年中华妇产科杂志上刊登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范》,在治疗时我们要遵照诊治规范;
(2)个体化;
(3)微创化,给病人使用腹腔镜,或腹腔镜结合阴式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来减轻创伤;
(4)人性化。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