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美妆新零售。更前沿、更理性、更深度的行业内容,尽在美商社。
近日,有一款仁和芭瑞雅旗下的女性私护产品引起了侦探的注意。从该产品宣传来看,它对各种妇科疾病都能起到作用。例如,阴道炎、痛经、宫颈糜烂甚至是不孕都能被治好,堪称医学奇迹。
在代理朋友圈宣传中也能看到不少人称,用了该产品后自己的宫颈糜烂、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都好了,甚至有的说医生开的药都没有该产品有效果。
据代理介绍,该产品属于蜂胶产品,与市面上的凝胶不同,蜂胶不会使粘膜脱落。它可以针对各种妇科疾病,并且称该产品安全到可以在哺乳期使用甚至可以口服。
侦探向专业人士了解到,一些妇科症状实际上并不是病。例如,宫颈糜烂是要在医生进一步询问病史和检查后,如果存在疾病,才需对病治疗,并且B超发现少量盆腔积液也不用大惊小怪,如果是病理性的盆腔积液,才根据具体原因和临床表现来确诊,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但芭瑞雅的代理却把产品当作“神药”,只要出现妇科问题,无论是不是病理性的,都推荐客户使用芭瑞雅产品。针对一些确诊了某些妇科疾病的患者,芭瑞雅代理更是夸张的宣称产品有治疗效果。可笑的是,代理称治疗原理竟然就是因为产品里添加了几种中草药。
然而神药却经不起仔细推敲。侦探经过调查发现,这款私护产品全称为“仁和紧润抑菌液”,许可证号为赣卫消证字()第号。
众所周知,“消字号”属于消毒卫生用品范畴,检测指标主要为杀菌作用,国药准字号是真正具备疗效的药品。这也就是说,代理们口中这款能治各种妇科疾病的“神药”根本就不是药,只是消毒产品。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并且广告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设计治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如违法上述规定,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而对于情节严重的,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侦探得知,许多消费者信任芭瑞雅的产品,大多是因为“仁和”的招牌。在消费者心中,“仁和”是医药产品类可信赖的知名大牌。挂着仁和的品牌,无论是仁和的产品还是与仁和合作的产品便因此附上了光环。
在芭瑞雅公司及旗下代理的宣传中,“仁和”的招牌常常被提及,被用来为产品背书。当消费者对产品持怀疑态度时,代理们便搬出“仁和”的招牌,以证明产品有效果、可信赖。
据侦探了解,仁和芭瑞雅由仁和药业生产,授权香港芭瑞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独家运营。该公司成立于年5月,但在年7月与上市药企“仁和”建立合作关系后,便将品牌更名为“仁和芭瑞雅”。
但实际上,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从保健器械到滋补用品,从女性护理到面部护肤,“仁和”牌都无处不在。近些年,仁和药业和众多微商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其生产贴牌产品,益阳春、魔娅仁和全色调理贴、小红膏、小绿瓶等都是仁和与微商品牌合作推出的产品。这些产品大都和芭瑞雅一样,把消字号产品当药卖,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屡见不鲜。
可见仁和药业在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便开始想尽办法利用招牌进行赚钱。跟恒源祥、南极人、花花公子等诸多老牌一样,仁和走上了贴牌的不归路。但在不加管制的肆意夸大宣传下,很难说仁和是在创造品牌价值还是在自砸招牌。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品牌贴上了仁和的招牌,市面上包治百病的“神药”越来越多,望消费者们多加防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