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预后

贺岁大礼包中医十万个为什么答各位同

答各位同学问5

、子宫内膜息肉...5

2、肥多烧苗,料多伤根...5

3、肩周炎要肩颈心同治...5

4、疾病靠医生,健康靠自己...6

5、小儿少年感冒...7

6、中医认为肝在左...8

7、咳嗽,不能平躺,有白痰...9

8、勤读书提升体质...9

9、嗅觉失灵...0

0、车前子用量...0

、如何拍打出痧...

2、弟子规结合小儿语真乃妙法...

3、压气饭致腹有堵塞感...2

4、头皮发干、头屑多...2

5、多年脚气...3

6、如何拓宽胸怀...4

7、脉搏弱、跳动无力...4

8、慢性肾衰竭...5

9、常年脚气...7

20、口干舌燥、黄白苔...7

2、婴儿生病缘由...8

22、转载文章宣传中药...9

23、八周男孩痰多口味重...9

24、消瘦...20

25、内明的学问...20

26、捐书传术...2

27、传播中医与时俱进...22

28、痘疹...22

29、低压过低...23

30、上火又闹肚子...24

3、嗅觉失灵...24

32、神经性皮炎—皮肤病...24

33、小儿呕吐...25

34、洗澡后流鼻血...26

35、腹部包块...26

36、睡觉做梦,磨牙...27

37、产后失眠七年...27

38、婴儿肠胀气...29

39、老人头昏耳鸣手臂麻...29

40、吃姜致失眠...30

4、水液代谢失常...30

42、购书...30

43、产后长斑...3

44、中医书籍贵精不贵多...3

45、孩子玩电脑游戏...32

46、岁女孩长期便秘...33

47、想学中医求门入...34

48、出书计划...35

49、带孩子来上课...35

50、抑郁症可以治吗?...36

5、如何做读书笔记?...37

52、名言警句的效用...38

53、结石的患病原因及养护之道...39

54、如何预防和治疗节气病?...4

55、如何治疗粉刺和痔疮?...4

56、如何培养正确的医者架势?...42

57、产后缺奶怎么办?...44

58、小儿行为怪异、癌症患者该不该化疗?...44

59、如何改善“三高”症状?...45

60、有没有好的导引功法?...50

6、怎样体验老师的农耕式教学?...52

62、如何区分山白芷和白面风?...53

63、希望老师讲《伤寒论》与《金匮要略》...54

64、如何放下内心的贪欲...54

65、怎样预防和治疗耳鸣?...55

66、小儿病如何调理?...55

67、如何处理环境与内心冲突的矛盾?...56

68、刻苦修学的故事...57

69、脾伤的缘故...58

70、两种体质长癌症...58

7、调节的药物对身体...60

72、细菌性角膜炎...60

73、两边脸颊疼怎么回事...6

74、孕妇能否睡前喝牛奶...62

75、养胃五点,养脾六戒...62

76、乙肝大三阳...63

77、《小郎中学医记》和《药性赋白话讲记》的区别...64

78、破结五招——让肿瘤包块无处可藏...64

79、肺腺癌晚期及胸腔积液...66

80、肛门奇痒...66

8、睡前口渴...67

82、圆运动功法...67

83、肛周湿疹...68

84、中医的传承...68

85、如何让头发长得好...69

86、山林生活体验班...70

87、耳聋耳鸣的调理...70

88、过敏性鼻炎怎么治...70

89、乙肝大三阳...7

90、心跳过慢...72

9、事业是从内心做出来的...72

92、如何调理胃病...74

93、女性掉头发...74

94、老年痰浊...75

95、如何增强幼儿体质...76

96、口臭是否能治...77

97、胃气不降...78

98、圆运动功法...78

99、肝硬化怎么治疗...78

00、打嗝是怎么回事...79

0、停经的时间...80

02、湿疹干燥综合征...8

03、环境污染的治理...8

04、脑血管堵塞...82

05、掌心裂皮、发痒...83

06、如何找到好中医...83

07、从中医角度论甲亢...86

08、顶天立地、泰山压顶功法要领...87

09、可否告知学堂地址...88

0、腹部胀气,右腿根部有硬块...88

、如何区别面部的斑...89

2、年初是否办班...89

3、转身眩晕,脑血流过速...90

4、牙龈萎缩易出血怎么调理...9

5、肺部癌症引起的胸腔积水...9

6、中医普及学堂群...92

7、腹股沟结节,后背疼痛...93

8、饮食之道的录音...94

9、头皮发紧、发木...94

20、脱肛多年可否治愈...94

3、小儿感冒咳嗽多痰,睡觉磨牙...95

4、小儿鼻根处有青筋,排便费劲...96

5、肩胛下的肌肉不停地跳动...96

6、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97

7、淫邪之念如何转...98

8、推荐江浙沪好医生...00

9、失眠、上火,胃泛酸,小腹胀满...00

20、十二指肠溃疡,浅表胃炎...0

2、温药和平药什么时候讲...02

22、嗓子疼,沙哑,吐白痰...02

23、中药泡水喝养脾胃...02

24、腰腹部及大腿肥胖...03

25、汤头歌诀选讲...04

、子宫内膜息肉

老师您好,我爱人今年46岁,子宫内膜息肉今年一月做了手术,现在去复查,发现又长了息肉,要再做手术,爱人不想做,我想问一下,中医有好办法吗?

答,脾主肌肉,息肉赘肉,以及脂肪瘤,肉团上面的问题啊,不管是肿瘤包块,还是湿气囊肿,都要从脾论治。

这就是为何薏苡仁粥啊,健脾除湿,对于包块体质的人来说有好处,是很好的保健粥食,会用的话,一个粥食方,就可以打开健康之门。

怎么把这粥食方发挥到极处,必须加强健康五道的修养。

就是我们上面讲到饮食、运动、心性、家庭和修学之道。

这些我们慢慢会整理出来,供养给大家。

2、肥多烧苗,料多伤根

老师,我记得潮汕人有个做法,就是给十四、五岁的小孩炖一些当归、田七之类中药鸡汤喝。请问这种做法对不对?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谢谢!

答,在以前缺衣少食的年代,偶尔吃一次,那是可以的。可是现在人们普遍衣食丰足,日不离肉,再多吃的话,恐有肥多烧苗,料多伤根之弊。

十五六岁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野蛮其体质,同样两兄弟,双胞胎的,一个不爱动,一个经常去打打球,跑跑跳跳,十五岁以前还一样高,不到几年,一个就要高一个脑袋多。

这个筋骨肌肉,通过训练拉伸它会变粗壮强大,所以我们种菜的时候,老农传一个经验,深耕胜施肥,松土肥力足。

如果土壤板结,你植物的根苗,根本舒张不开来,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土一松,根苗延伸跑得很快,可以吸收到深层次的养分。

所以这人啊,运动锻炼就是在松土就是在深呼吸,吸收更多天地间的养分。

3、肩周炎要肩颈心同治

老师,肩周炎的治疗。松节油,红花油,怎么配制。谢谢!

答,肩周炎要肩颈心同治,要从颈背放松,一直松到肩肘,所以外用药加上按摩导引,或者敷贴,不是痛哪里贴哪里,是要在疼痛的上游管它的地方下手。

像现在好多药酒都不错,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松节、三七、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泡酒后就有很好的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作用。

一般泡酒外用的用高度酒,肩周炎有个地方要注意,睡觉了别把肩周露在被子外面,肩周炎又叫冰冻肩,是长久疲劳加上长久伤寒导致的。

所以为何用些常规的桂枝加葛根汤,强心通脉,发散风寒,会有一些效果。

人的肾主的是腰脚,心主的是双手,手退化了,提示心脏功能退化了。这时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平时好多急躁的动作言语要收为和缓。

特别是中老年人多犯,老年人戒之在得,得失之心重的话很耗气血,寡欲精神爽,思多气血伤,自古以来身心健康有三大害,名缰利锁与情痴,缰锁是什么,是捆绑人的东西。

而痴呢?痴指滞也,滞塞不通,这些关节活动不利,像是被捆绑一样,如蚕吐丝,自缠自缚,现在为何小针刀这么流行?有这个需要啊,大家可以看,凡是对名利热衷的人,肌肉纤维没有不扭曲,紧张粘连的。

越热衷越醉心于名缰利锁,身体被捆绑得就越厉害,一旦放开了,放下布袋,何其自在,气血马上通开。

所以为什么叫放开,放开放开,一放下脉道就开。

所以有些老人啊,一直担心自己儿女,操心到手不能动,脚不能走,眼睛都看不见,一旦儿女成气候,不用他担心了,立马活蹦乱跳。

各种关节炎,现代研究发现,九成以上都跟忧郁挂念揪心分不开关系,关节炎不在心源隐微上下手,想要根治好难啊!

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绝症慢性病疑难病,你在药物层面上讲,那是绝症是疑难病没错,可是你在精神层面上讲,心性层面上修,那不是绝症,也不是什么疑难慢性病。

比如家里的人啊,你自己去体会,人一旦被理解,浑身是劲,一旦被误解,浑身没劲,一旦要求别人,气马上短,一旦帮助别人,气马上长,这叫求人气短,助人气长。

所以大家碰到一些疾病的时候,想要转疑难为简单,化柳暗为花明,绝处逢生,除了在心源隐微处下手,再也没有更好更究竟的方法了。

所以大家一起来深入经典,挖取心灵之宝。

4、疾病靠医生,健康靠自己

我非常喜欢这个学堂,我现在看的书就是《任之堂医经心悟记》、《小郎中学医记》,我真的太喜欢了,每天都看,爱不释手。

你好老师,一直默默学习了很久,平台每一篇文章就第一时间认真的去看,学习,实践。但身体还是有很多毛病。现在才秋天,手就比较冰冷,还夹着少少汗,指甲色紫。每个都有月牙。鼻子两边却是红红的(这个现象持续有快一年了)。还有晚上睡眠也不深。舌尖红,还有一条浅浅的裂痕。这两天感冒,鼻涕黄,小便也黄,大便却是不成形!。

答,开卷有益,喜欢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好习惯。能读出快乐来,就是在养生。快乐可以从几方面来。

第一知足常乐,第二助人为乐,第三为善最乐,第四学习至乐,第五清静真乐。

所以说,书卷是养心第一妙物,会养心的人都爱读书。

手脚冰凉,是因为阳气不到,心为一身之太阳,可以看养阳五点。

舌尖红而手却凉,说明身体有郁热,这是整体寒凉,局部郁热,总的来说,还是要运动气血,对流周身。

现在好多人晚上睡不深,翻来覆去睡好几觉,大都是下午习劳这堂课缺了,每天步行七千步,办不到别睡觉,办得到你准有好觉。

七千步也不多,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做到,徒步行走是最能够调和气血的运动方式,抠成的疮睡成的病,水流百步能自净。

现在好多人血液里浑浊,导致心不清净,神不安,我们去看水,很浑浊的水啊,你让它流个一两百步,它慢慢变得澄清透明了。

人也是这样,徒步穿越有五公里的时候啊,血脉流淌的气血才开始清澈,这时再补进山泉温开水,那就有神清气爽之感。

所以身体在还没有充分运动锻炼之前,所得的病都是假病,真病有药,假病怎么还想到用药呢?

真病需要好好辨证论治,假病属于自己的事,疾病靠医生,健康靠自己,所以好多病先运动一小时再说。

山下膝关节退化,脚臭的病人,还没给他开药,叫他离开沙发,赤脚下午走三公里,一个月后就走五公里了,没事了。

不是神奇,是本应该就这样,身体现在好多人就是闲懒坏了。

5、小儿少年感冒

曾师兄您好,有一事请教。我儿昨晚开始咳嗽,睡前艾灸了大椎,命门一阵,早起头疼流涕乏力,应是感冒了。早饭青萝卜煮粥,带佐生姜水。今天我还给吃点什么药呢?中午想继续艾灸,原始点按摩加姜汤,饭食清淡,对否?不急回复。

师兄每日问答贴标题清晰便索,是否有专门一篇讲解小儿少年感冒之症的,从起因,病症,药石饮食之化解上系统说说,方便大众对照施行,此病真乃吾家之长患也。

另,师兄三期学班即将开启,师兄勇猛慈悲济世,大众有福,祝学班顺利圆满。

宁夏学人薛刚致。

答,古籍上讲,身体汗不流,生病鼻涕流。毒留百病留,汗流百病休。

现在养小孩,好多父母第一下想到营养,可天底下第一营养是什么?是空气,而不是饮食。饮食之道很重要,但几天不吃饭,人不会饿死,可是吐纳之道更重要,几分钟不呼吸人就没命了。

所以为何我们要讲运动之道,而且要选择在山林里头练习运动。

有花草树木的地方叫朝气蓬勃,没有花草树木的地方叫死气沉沉。

所以当一个人郁闷的时候,就说明他离大自然远了,缺乏深呼吸了。

所以做父母的,碰到孩子有些病,心不要焦急,在有病时下手已经晚了,要有这个觉悟,病还没起来时就把他撵除,如何撵除?

三分饥与寒,别让吃饱饭。

小孩子好多病都是食积跟外感引起的,而且好多外感风寒感冒啊,也是先有里面食积气塞,卫表功能才下降。

所以一个有家教的家庭啊,会很少疾病,他教什么?孩子三不上桌,吃漏的满桌都是饭菜无福也,不能上桌,第二吃剩的满碗都是,践踏福报也,不能上桌,第三胡吃海塞,不知节止礼让,每每吃撑吃病,无智慧也,不能上桌。

这三点注意到后,孩子从上桌子的时候,就已经把健康基础打牢固了,如果做不到,父母要在这三点上努力下功夫,每餐都是定时定量,不乱吃零食。

在这里下越多功夫啊,孩子健康越有保障,这是很厉害的饮食之道。

然后你看孩子稍微觉得有些不太想吃饭,精神有些沉闷,不是很活跃时,这时你赶紧要下手,善治者治皮毛。

张仲景深谙此道,他说,你四肢刚刚觉得有些沉重滞涩,行动不利的时候啊,马上导引吐纳,令气血对流,病不得生。

怎么导引吐纳,到新鲜空气的地方,深呼吸,慢慢徒步,孩子精神就会逐渐好起来,身体也会不断轻松。

如果容易受凉,就加点姜枣茶补充补充热量,然后再行禅徒步,出出汗,就是最厉害的汗法。

没有人规定汗法一定要用发汗解表的感冒药,我用热水一熏蒸,用姜枣茶一喝,再去徒步穿越,就是最好的汗法。

只要气血能对流起来,疾病马上减轻。

所以古人讲,无汗道不通。

你不出点汗,这些身体经络血脉道路都是不通畅的,所以孩子三天没有运动汗出后,疾病也就开始潜滋暗长了。

我们五脏六腑有很多营养腐败物,代谢物,通过汗尿便排出来,身体才不会中毒,所以健康的人都喜欢流汗,习劳苦多运动是一种福。

如果你把运动当成是痛苦的话,你就离健康远了,如果你喜欢上运动,觉得运动是一种享受,出汗是一种福报,那么疾病就离你远了。

所以啊,要抓住一切运动的机会,运动人身血脉流,千邪百病渐渐休。

现在科学研究指出,懒惰不动和久坐开车的生活方式是各种慢性病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在《阿弥陀经》上讲,饭食经行,这四个字是养生的大经旨。

饭食后要充分彻底消化,需要和缓从容的运动,散步最好,不是帮生病的孩子找一种药,而是帮孩子一辈子的健康找一种最好的养生习惯。

那什么是最好养生习惯,医籍上讲,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下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

如果以后啊,我们家庭之间,见面就问,今天你千步了吗?

告诉大家,这样疾病想上你身都难,走出疾苦,走向健康!

如果孩子真的感冒食积了,再辨证用药,都不是大的难事,在生病期间,记住心不要焦急,生病也是一种教育,借助生病来给健康充电,提高对生命健康的重视,提高对孩子健康的教育,生病期间,清淡饮食,不吃撑,不着急三天好,五天好,还是七天好,你反而能好得更彻底。

不是说这次好了就行,后不再病,才是真行。

现在好多孩子一病就是严重扁桃体发炎,鼻塞,吐浓痰,非得用最厉害的消炎药抗生素下火剂,可是好了疮疤忘了疼,照样垃圾食品照吃不误,电视游戏不放手,关在家里根本没有交给身体一点的锻炼时间,刀不磨了都会锈,何况是人。

所以《大藏经》上讲,以疾苦而为良医。生病了就是来提醒我们要修行,要改变生活习惯了,改变才是最好的医生。

6、中医认为肝在左

你们好!解剖学里肝是在人右边,中医认为肝在左,是因为中医是面对着病人而说的吗?望回复!

答,中医讲左升右降,肝升肺降,这降的是功能,而不是解剖器质性的肝。凡升发条达疏泄的,都属于肝升。

中医更重视在气上去理解,左边对应的是东方,右边对应的是西方,中医看待乳腺增生,肝郁气滞,情志不疏达的,不管你是结在左边还是右边,都是肝气不东升,所以用的思路都是一样的,柴胡疏肝,或逍遥、四逆。

在医籍上有句话叫五脏皆是虚位,阴阳二气流通方是真机,也就是说用五脏去思考问题,还是方便说法,用阴阳去看待万物更接近圆满。

包括肝本身也有升降,小到每个细胞都有升降吐纳,出入进退,所以并不是说从医生或病人角度来看左右,而是要从气机升降角度来看左右。

这样对于临床会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7、咳嗽,不能平躺,有白痰

每天晚上看完这精神大餐才能踏实睡觉啊!我感觉到自己的心胸真的宽大了!每天看什么都不生气。老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啊!看来良医也是良相!真的觉得你们好伟大啊!我们每个医生真的要医病更要医人!

老师最近有个朋友说他从夏天开始咳嗽,每天晚上不能平躺,有白痰,各种治疗效果时好时坏,白天不咳了晚上咳天突穴拔火罐后才能睡,不知道怎么办呢?

答,夏天发散太过了,咳为气不顺,所以古人用些荆芥防风这些风药能匀气血,调咳嗽,一个咳嗽,他背后还有五脏六腑的原因,有寒热虚实的变化。

像咳吐白痰,又是晚上加重的,大都是寒咳,日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所以培土生金,温化寒饮是大思路。

我们碰到这种顽咳慢咳,肺脾虚寒的,大都用六君子汤加姜辛味,干姜、细辛、五味子是退肺中寒饮最有效的三味药。

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同时要远离形寒饮冷,以及劳倦伤脾,还有郁怒气逆。

8、勤读书提升体质

曾老师,陈老师,感谢两位老师在百忙之中给予回复。以前我的体质很差,从微博一直跟到,我几乎是每篇都读,我得到的收获也很大。以前,我感觉浑身上下都有病,你们和余老师的书我都买来在一一拜读,通过这一年的调理,我感觉身体也在慢慢的恢复中,万分感谢你们,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医解释的如此通彻。现在,我想把你们的讲述《弟子规》《安详集》《小儿语》,还有你们每日的问答,读给父母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计划出版,啥时候能出版?

答,这些将来都尽量以善书的形式流通,如果大家有这个需要,我们可以一起组织编写小组,从这些资料库里头摘取最有助于调心养生的篇章,集结成册子,成为《轻松学中医》《轻松学养生》《轻松得健康》《轻松解疑惑》,估计这样下去能利益到更多的人。

现在也有早课在进行中,比如《小儿语》的讲解,还有已经讲好的《座右铭》《朱子家训》《弟子规》《保生六要》《清静经与中医养生等》。

如果这些能以公益的形式流通,估计影响会更广阔,受益的人会更多。

我们希望现在藏书万卷,日讲一课,把这些童蒙国学基础,一一啊,用最通俗的言语讲解出来,将来希望能有有心整理做编辑工作的人员加进学堂书院来,对这些问答蒙书讲解加以整理,供养给大众,功德无量。

9、嗅觉失灵

麻烦问下老师,关于嗅觉失灵有什么好的建议,医院看过,照了鼻镜说是鼻炎,但我平时并无流鼻涕打喷嚏等,不知哪天起就闻不到味道了,吃热东西会有鼻涕。

答,人的灵敏度降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利欲熏心,慈悲心不够了。就像灯泡被厨房的油烟熏黑了,光明发不出来。

好像做母亲的,孩子一举一动,他都能够感受到,这叫无微不至,无微不至慈母心,有慈母般的心怀,放在接人待物中,你就没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没有感触不到的。

肺开窍于鼻,圆运动功法中第四招是慈悲养肺,金鸡独立,人一慈悲,郁怒之气就消解,好像炎炎热火,秋风一来,马上清凉。

所以利欲熏心是因为慈悲不够。

第二是纵欲太过,彭鑫博士在讲到伤精的时候,提到这警犬啊,交配一次后,嗅觉减半,交配三次后,直接淘汰。

现在为什么中国的鼻炎病人日渐增多,我们发现都是欧美先有这些鼻炎病症的,这跟欧美人们提倡性开放,纵欲过度分不开关系。

所以纵欲伤精,鼻子就失灵,久了眼睛耳朵都会失掉聪明伶俐。

因为精油从下面流掉,没有供养到上面,光华自然退减。

所以老外们最怕什么?怕花粉,一天可以打上百个喷嚏,其实这都怕错了,觉者怕因,愚者怕果。你如果没有纵欲,在花粉中穿行,不会打一个喷嚏。

人亏虚后,有两个表现,一是反应敏感,天气变化外环境一动,身体就受不了,二是灵性迟钝,对周围人感知能力越来越少,所以当我们身体反应敏感,灵性迟钝时,赶紧要从根源上抓,严禁纵欲。

把寡欲精神爽,思多气血伤这句座右铭贴在心头。

0、车前子用量

下一部出什么书,必买!

白术五钱,茯苓、鸡冠花各三钱,车前子二两,请问车前子要这么多吗?不是二钱?!

答,《医海点滴》刚出来,还有接下来的《告诉你疾病真相2》,估计《告诉你疾病真相3》的也准备,要从养生方面多下手,在源头上堵住疾病太重要。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这是《药性赋》上讲的,它能够把肠道子宫多余的水湿通过膀胱排出体外。

就好像开好沟渠,你农田就不会水泱泱,像山里有个妇人,白带量多,严重阴道炎,去检查子宫糜烂,一问尿黄赤,立马用一大把车前草,新鲜的,熬水一喝,小便通利,瘙痒消,浑身清爽白带少。

所以好多下焦湿浊炎症啊,都是因为水道没有建好,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水利不兴,农业不稳。人为什么要胱肠通利?胱肠不通利,水湿排不去,到处水泱泱,不是炎症就是气郁。

所以这车前子啊,非常不简单。它把身体有余的湿水,排出体外,对于白带量多,湿浊偏重,还非重用它不可。

像用新鲜的一把,起码一次一斤半斤,只要是湿浊在下焦,有病则病受,同时重用子类药,也起诸子皆降,重镇下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义。

都是为了把下焦那些顽固湿浊导利出去。

、如何拍打出痧

您好,特别想问一下,说用力拍打各个关节肘窝处,可以排毒,会出现红色,青色,黑色的点点,是真的吗?还是说那样只是毛细血管破裂。非常感谢!

答,力量需要适中,手法需要巧妙,不是乱打一通,如果打到损伤了,那就不是在治疗,这在民间叫做吊痧,把身体的痧浊吊出来,气通血活,人就舒服了。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要勇于实践,大胆假设,小心试验,这是科学的精神,如果有疑惑,不妨自己去体会,自己可以先从小力拍打开始,如果做了后,确实觉得身心轻安舒适,那自然就不会有什么疑惑了。

2、弟子规结合小儿语真乃妙法

很喜欢老师们的《小儿语》讲解。天天看,还要回看。

我自己虽然也做不到,平日里容易心急慌张,不从容。但是现在我坚持给学生讲《弟子规》,我发现《弟子规》结合《小儿语》,真不错。

答,你是一个有心的人,作为老师就是一个有心人,现在好多老师看不起小孩子的东西,结果自己小孩教不好,自己身体也教不好。

上周就有几个老师进来看病,他们最苦闷的是自己孩子教不好,大家想想医生治不了自己病,老师教不了自己的孩子,这能够治好别人病,能够教好别人的孩子吗?

所以混乱的根源啊,都从家中无教开始,以前人听到教子无方这四个字时,脸面都会蒙羞,赶紧把教育之道补上,这样才不会给祖宗抹黑。

可如何教子?我们的先祖太有智慧了,他把上古以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四书五经,十三经,这些代代传承的智慧,恐怕这些高深的义理,人家难以听懂受用,于是用通俗易懂的笔法,变成儿歌的方式,讲得让孩子都懂,这是真高明。

有人看不起这些《小儿语》《弟子规》,以为是教小孩的,他不知道里面的道理,连圣贤人物天天都在努力践行。

所以像吕得胜作《小儿语》,李毓秀作《弟子规》,朱柏庐作《朱子家训》,大家以为这些人物都是普通的乡村老师吗?是简单的穷酸秀才吗?

他们的真本事,我们看不到啊!让农村的阿公阿婆,山野村夫,乃至知识分子,国家领导人,都喜欢听,都能学懂,用这种顺口溜儿歌的形式,让孩子还能够唱出来,把上古智慧普及下来,这如果不是圣哲大智者能做到吗?

绝对做不到,你能够写高深的东西,那不是什么本事,你能够让高深的东西,令普通人都能够看得懂,而且境界提升,那是高水平,真本事。

所以《小儿语》《弟子规》这些都是育子极品,,都是古人先以通俗令入门,后再深入研经教。

这些都是隐姓埋名人,干的却是惊天大事业,不为自己留下什么惊人的举动,却为续往圣绝学做默默的贡献,一辈子就作那一两部童蒙典籍,这种智慧有多高,我们都不知道啊!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深入蒙学,把这些普通的义理落实了就是不普通,把这些平常的道理做到了,就是不寻常。

3、压气饭致腹有堵塞感

两位老师好!我今年3岁,身体消瘦,舌苔偏白,喜欢吃热的,凉的吃完不舒服,今年春节的时候,一次吃饺子心情郁闷,受气,吃了一碗饺子,还吃了水果,之后肚子出现不适,出气有些困难,中脘及丹田深处有堵塞感,像什么东西塞住一样梗的难受,经常打嗝,之后,我吃了很多开胃,消食,理气的药。气是顺了,吃饭也有胃口,打嗝基本好了,晚上吃饱点,肚子感觉沉重,丹田及中脘里面气机不畅,有明显的堵塞感,堵的难受,打隔后稍微好点,早上起床空腹也能感觉到肚子里面堵塞感,请问老师这个症状怎么治疗,是小肠有积吗,建议老师给我开些药,我吃过的枳实,枳壳,砂仁都不管用。

纠正一下症状部位,胸腔以下至中脘正中间非丹田。

答,饱食怨怒,名为压气。因积而虚,因虚而积,补虚消积,方为适宜。

张锡纯看到这种现象,他在读《伤寒论》时,读到虚劳门时,看到血痹虚劳四个字,豁然开朗,马上领悟到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盛者,又未有不虚劳者也。

所以治虚劳必先治血痹,令血脉通畅,虚劳可愈,治血痹必须治虚劳,应令虚劳得补,血痹乃消。

所以张锡纯看到仲景用大黄蛰虫丸跟无比山药丸(百劳丸)治疗虚劳有积,恍然大悟。所以创造十全育真汤,在众补药中加入三棱莪术,大有补益其虚之利,而又无壅塞痹阻之弊。

还有在滋生丸里头加鸡内金,行补药之滞,补力更大,连补带消,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讲,无论何病,凡服药后,饮食渐增者,容易治,饮食渐减者,难医,三棱莪术或鸡内金跟人参、白术、黄芪等药连用,大有开胃进食之效,是我屡试屡效的道理所在。

4、头皮发干、头屑多

老师您好!我有个小问题一直很困扰,就是头皮屑特别多,跟别人不同,我的头皮屑是头皮发干,成块的掉皮,每次洗完头干了以后反而更严重,过两天有点头油反而好了,所以市面上的去屑洗发水对我都没有效。我看中医说,肺主皮毛,但我其他地方的皮肤也不至于那么干燥;又说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是营养精微物质无法滋养头顶;也有说发为血之余,头皮头发的问题是肾不好。请问老师,我这种情况究竟是肺、脾、肾哪个脏出了问题?谢谢!

答,寡欲精神爽,思多气血伤,这头发问题,首先肺主皮毛,其次土生万物,再次发为血之余,如果按这常理,还没法疗愈,就应该想到是不是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欲望累心,操心太多了,山下有个病人还没开麻将馆之前,头发乌黑也不掉头屑,自从开了麻将馆后,经常熬夜,思虑过度,开始长满头屑掉头发,一片一片地掉,后来麻将馆关掉了,自动就好。

这人身体生病了,提示你有些行为做过火了,特别是打麻将熬夜,开网吧,身体里面精血烧得厉害,莲华有种少人种,心火无烟日日烧。

这清静大道,只要用心都有人教,所有人可以学,可是人们照样烦恼,照样时常焦虑不安。

急急忙忙苦中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是是非非何时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一样职业究竟适不适合你,就看你做这件事时,心中是较量多还是快乐多,如果是较量多的话,你身体气血迟早较量光,最后头屑掉光,头发掉光,这叫思多气血伤。

你一旦放下这些思、较量斗劲后,头发很快浓密,头皮也不干了,这叫寡欲精神爽。

所以啊,用了一些去头屑,用了一些养气血,用了一些降肺浊,排肠毒的药后,一定要配合修一部经典,不要这边用药去凉降,那边心火还不断地在烧,一降一烧,这身体啊,迟早烧坏了。

5、多年脚气

有很多年的脚气,分不清身体冷热怎么办?

答,当你分不清寒热,不知道如何用药下手时,不理他,从调一气入手,总之气血是要对流的,不论寒热虚实,气血都需要升降上下,出入内外。

脚气太简单了,不知道山下已经多少人受益,就一个赤脚功,加上少荤多素饮食法,用这个饮食之道跟运动之道就能把脚气拿下,而且还不用很长时间。

还没有上升到心性之道上,所以脚气提醒你,你的脚啊,不喜欢鞋子了,你的身体不喜欢久坐不动了,你的脏腑不喜欢肥甘厚腻了。

所谓腐水不流,流水不腐,臭是因为不通,通则不臭,为何洗手间要装排气扇,为何厨房要装抽油烟机,我们现在人都好聪明,但却尽干些堵下水道,塞窗户的傻事儿。

肥甘厚腻大便拉不干净,就是堵下水道;久坐不动,开空调把窗户一关,毛孔就闭住,就是在塞人体的汗孔窗户,这样那些代谢物质毒素该往哪跑呢?通通都往脚下攻。

所以好多人痛风,腰脚行动不便,退化得快,问题都出现在这里,你如果懂得饮食之道跟运动之道,那对治的是一大部分现代文明病,不仅仅是脚气。

6、如何拓宽胸怀

老师您好,您们讲的内容太直指问题症结了,很受教。个人有个问题,老师提到心量比较窄小爱计较的人,气血能力都在心胸中较量完了,所以不能给肢体把肉长丰满。胸怀大了,问题就变小。那究竟怎么拓宽自己的胸怀?在这方面真是知易行难,老师能否专题论述一下,提供一些可以操作的方法?谢谢!

答,可以。

我们上心性之道的时候就会提供一些方法,而且方法好多,关键是在提高觉悟,转念自在,有好多念头不转过来,人士是自在不起来的,可怎么转念呢?

需要仰仗一些经典名句,借助圣贤教诲,来提高我们转念自在的功夫。

比如我们的酸杨桃树,它的品种就是酸的,你不嫁接良种,它就结不出甜果。

我们的心啊,受习气环境的染着,大都是狭窄自私不够宽大为怀的,这时如果不是嫁接圣贤经典过来啊,人好难包容、放下、利他。

那如何嫁接,一是多读心性方面的书籍,比如一些容易看的《计较是贫穷的开始》《根除烦恼的秘诀》《不抱怨的世界》《零极限》《化性谈》,这都是古今中外,非常好调伏心性的书籍。

第二拜明师交好友。

国外研究你交一个良友好友,长寿十年,为何现在短命癌症的人那么多,你看现在好多人都交不到好友了,你问他一辈子有多少知己,他想半天都答不上来,就是没有。

所以友道师道不能圆满啊,人的心胸是没法打开的。

所以孝亲尊师,敬天爱人,朋信友直,这些太重要了。

第三参加一些公益的讲座,或体验班。

比如传统文化中心举办的幸福人生、幸福家庭、幸福企业、管理治要、总裁悟道、亲子教育、师道人生等课程。

这些课程会让你脱胎换骨,洗心易髓,当然前提是你能够认可传统文化,你愿意过一种简单自在快乐的生活。

7、脉搏弱、跳动无力

我的脉搏感觉有点弱,跳动无力,是气虚吗?

答,是运动少了,运动人身血脉流,人体脉搏力量的强弱啊,一取决于年龄,人老气弱,上了年纪,变衰弱是正常的,提醒你言行举止要缓慢安详了。

第二跟心态有关,心态阳光的人,脉力强,老看到别人是非缺点的人,脉力弱,正能量正气大,负能量正气就弱。

所以找人好处打开天堂路,脉搏有力且粗,认己不是闭上地狱门,脉象流畅无阻。

因为人只要有一个心理阴影,他脉象就会打结,特别是心理阴影过失多,又不去反省,就像道路上杂草多,你又不去清理,走起来就会疙疙瘩瘩,磕磕碰碰,所以当人养成忏悔、反省过失的习惯后,肝气郁结的脉象融化了,涩滞的脉象通畅了,因为你把路障清走了。

第三看你的行为习惯,你如果喜欢阳光,喜欢运动,喜欢爬山,喜欢吃苦耐劳,你的脉象一点一点就强大起来。

不喜欢磨的镰刀会生锈,不喜欢磨练的人啊会生病,常用力的人力量会大,常省力的人最后会没有力量。

所以在上古时期,人们都唯恐力量不使出来,就怕憋在自己身体,即使毫不利己,所做的都帮到别人也很开心,因为助人为乐是一条天地规律。

有一分助人,就有一分快乐。

有十分助人,就有十分快乐。

人乐是什么,叫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一爽,脉象立马变强,加上别人的赞叹跟鼓励表扬,你更有使不完的力量。

所以干活啊,哼着小调,或者把嘴巴轻轻往上扬,你身体立马充满正能量。

8、慢性肾衰竭

老师您好,我身体不健康,慢性肾脏衰竭,从小尿血,大了后没有血尿了,后来上班后体检查出来肌酐高,确诊为这个病,从小医院吃了好多中药,现在我很想恢复健康,不想拖累父母,一个学佛的阿姨教我练动功,我已经练了快2个月了,暂时没发现有什么效果,可能自己没发现吧,我每天晚上念西单多波单拿,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咒语08遍,现在身体很消瘦,也胖不起来,医生说一定要让自己胖起来,自己也学习王凤仪善人思想,自己忏悔自己的过错,知道自己有罪才得病,恐伤肾,烦伤肾,知道自己性格脾气不好,让这个病闹的真的心理压力很大,心情也不好,我真的很想恢复健康,请求老师能帮帮我,怎样才能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做努力,让自己开始好转,我写的很啰嗦,望老师见谅。跪谢!

答,昨天听经闻法,我们听到《向师傅老人家求教》这套碟,大惠老师提到,现在修学的如过江之鲫,而修成的人却凤毛麟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大家都在那里修啊修,念佛的念佛,诵经的诵经,持咒的持咒,打坐的打坐,结果旁边有件事要你做,家里人要你干干活,你马上就说少来烦我。

如果修学啊,修到孤独刚强,与人交往格格不入,修到烦周围人,那麻烦了,这样就走偏了,着魔了。

所以修学路上好简单,就是先完成人道,想要健康吧,无畏布施得健康。什么事无畏布施?帮别人得到健康安心啊,你自己绝对不会缺少健康,这是天地的一条规律。

所以啊,经典上讲,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这两句话就在弘法利生了,不要恼害周围一切人事物,你身体绝对不会给你增加烦恼,那怎么做到不恼害周围呢?

先从《弟子规》《小儿语》做起,你看《小儿语》讲,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肾不好的人,耐不住烦劳,而且心精细不了,还容易发脾气,这样越发脾气,子盗母气,就越厉害,肾就越虚。

所以啊,《化性谈》好,《根除烦恼秘诀》也好,他好归他好,我有没有做到。

读书最忌讳的就是读圣贤书,自己没有去体验,《小儿语》讲,读圣贤书,字字体验。

如果读了没有落实到,就变成口耳之学,梦中吃饭。

就像小时候我们写作文啊,最害怕了,真不知道些什么,因为胸中无墨水,肚腹少诗书,于是就把作文选拿来,随手抄上几段。

老师一看,明眼人过来人就知道是不是你的东西,文章虽好得零分,为什么呢?经典上讲,如数他人宝,自无半分好。

好像你在银行里头数钱一样,但那些钱都不是你的,所以圣贤教育啊,普及期已经过了,现在是扎根期,是落实的时候。

经典上讲到,人修学必须要经过三阶段,闻思修是也。

闻是听闻,听经闻法。

思是自己明辨思虑切磋琢磨,随文入观。

修就是修好这颗心,直接力行,不然的话,不力行,但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当时为什么会有康乾盛世,康熙皇帝如何制造这个盛世,就靠闻思修三个字,后世为什么衰弱下去了,不要闻思修了。

康熙皇帝他经常请山林大德,庙宇主持,经教法师,还有各行各业顶尖人才到宫廷里头讲学,开创了宫廷讲学教育制度,那些妃子士兵大臣啊,纷纷都要来听,而且康熙皇帝自己还亲自学经教去讲。

他深有体会地说三句话,第一句就是讲论得之最速,也就是说通过听经闻法论说,加上自己为人演说,宣讲,收获是最快的。

其实孔夫子就讲到了,夫子有四忧。

其中一忧就是学之不讲是吾忧也,为何夫子周游列国后,回到家乡要坚持一辈子讲学?因为发现没有人出来讲,这智慧的薪火就断了。

所以听经闻法就是在闻上面用功。

第二是思虑得之最深,你听闻后要随文入观,《论语》上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你听了这些讲学没有去思索,好迷惑啊,就像这一句经教,处逆境随恶缘,不起嗔恚,业障全消,听起来好顺口,好欢喜,但是你不做,照样等于零。

碰到家中有劳务,你就说我身体不好不做,碰到有老人上车,你就说我病了,不让位。

结果呢?你本来好好的,就被自己的念头搞病了,搞不好。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这些经句你反复思索琢磨,就像牛吃进草在反刍一样。

所以千万别把自己当成病人,把自己当成时时刻刻要帮助人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把自己当成病人,你心恐惧了,恐伤肾啊!

第三力行得之最切,力行就是直接真修,发现自己过失叫开悟,改变自己错误叫真修实干,学贵力行,道是行的,不行没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没有德。

所以每一句经句啊,你在思考后,立马要让它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就比如说劳其筋骨这四个字,我们每天劳多少?

练功后有没有利他啊,有没有为人演说,饭食有没有经行,吃完饭后有没有安静地行禅,这些经句啊,你只要抓住一两句练它一两个月,其他都通开了。

所以不要着急,练了功后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只要平安了就继续坚持,百日筑基,量变引起质变,贵在坚持,特别是越疑难重大的病,在身体和精神上要同时转变过来。

9、常年脚气

老师请问常年的脚气怎么办?

答,常年脚气需要常年赤脚走路。整天把脚绑得紧紧的,浊气都出不来,赤脚走十天半个月,脚气好一半。

然后肥甘厚腻,海鲜肉类要远离,源清流自洁。

口中不吃那么多腥臭的,脚下体味自然不大。

这样少荤多素又好另外一半。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就是争贪搅扰的心,这种心态让浊气都往外发,人只要有一丝外求的心,浊气都不肯下归胱肠。

就像一盆水只要有一丝外面的扰动,那些浊滓都往上翻滚。

所以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可以疗伤治病,可以养生延年。

最好的降本流末,莫过于心性先沉静,《小儿语》说,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人一沉静那些病气渣滓,邪浊,都乖乖听话,不敢犯上作乱,人一躁动,好像孙悟空把定海神针一拔,整个龙宫动摇,浊浪翻滚。

所以当一个人定性定力丢失后,身体的邪浊就像污水池一样,沉渣泛起,你用药物给他升清降浊,暂时治标而已。

好像往水缸里丢明矾,浊水暂时沉下去,你再搅动它,浊水又会泛上来,这些浊渣浊气浊水,号称人体三浊。

浊气要从汗出,浊水从小便出,浊渣从大肠出。

所以懂得汗利下,发汗利水通下大便三法,于治病一道思过半矣。

如果再懂得不动气不动性的修身功夫,念念就修这六个字,拿这六个字来练它二十一天成为习惯,再练它一百天成为你的一种性格,那么你就会拥有一个寿康的命运。

20、口干舌燥、黄白苔

口干舌燥,黄白苔是怎么回事?

答,口干舌燥,加上苔黄尿赤的话,是心脾有热,脾开窍于口,热能够烁水,津液不足则干燥。这时用导赤散,导心火从小便出,火降则水升,热退则津生,或者用芦根、白茅根等中空善通能清热育阴之品,把津液养回来,甚至喝些甘蔗水都管用。但不能暴饮,要千口一杯饮。

如果口干舌燥,小便又清长,夜尿频多,这时又要另当别论,这是阳气不化水,好像秋冬天树叶一片枯黄,大地一片干燥。

这时一旦春回大地,阳动冰消,气化水扰,马上唇舌滋润,干燥得消。

所以用金匮肾气丸加些苍术,温肾运脾,燥脾之药能够运动水液,温肾之品能够春回大地,这样水液上升,则不渴矣。

2、婴儿生病缘由

老师,你好,最近在学习小孩生病的处理办法,发现现在的小孩出生后都会有黄疸,治疗办法是蓝光照射;小儿急疹,总会有几天发烧起疹子,处理办法就是物理降温或者吃点退烧药,等待疹子下去。这两种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能否想办法避免,省着小孩将来遭罪,还有小孩出生后吃奶要不要给他喂水喝,有的说奶水80%都是水,不用喝水,有的说要喝水,我同事还有讲小孩发烧的时候多喂奶就能好,是这样吗,可否帮我解答一下,麻烦老师了,万分感谢!

答,新生儿的问题啊,都是父母的问题。堤坝不牢固就会漏洞百出,父母精卵脆弱,先天不足,孩子出生后啊,问题就很多,但你如果精卵强悍,胎教很好,后天环境不好,好像良种落在贫瘠沙漠上,也很难结出硕果。

所以保养之道在先后天,孩子问题要在父母身上解决,这些都是教育层面上的,可以看家庭六步教育。

中国中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健康教育普及的历史,《黄帝内经》最根本的核心就是,防病在先,治病在后。教育理念普及在前。

现在好多夫妻啊,还没有学习教子之道,就结成夫妻要了孩子,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就像还没有学习种菜之法,就忙着撒秧播种,好比我们刚进山时,非常热情,种的菜比谁都多,但收成比谁都少。

后来虚心向老农学习后,慢慢懂得种菜之道,因时因地制宜,以及浇水施肥松土之法,慢慢菜苗就多得吃不完了。

所以要虚心向周围人请教,特别是很多年轻夫妻,加起来岁数还不过百年,你看老祖宗数千年积累的智慧,如果能虚心钻研进去,人生免多少灾难病痛。

比如网上的善友寄来的一系列弘化社的善书,把养生之道、保健之道,都讲得非常好,《卫生集》《达生编》《青年修养箴言正信录》,里面都是由不少关于胎育教子的智慧。

孩子这些问题啊,都很简单,孩子为什么会发黄,我们看菜叶为什么会发黄,不外乎水道沟渠没有疏通,或者肥料下太多烧根了。

所以黄疸啊,保持胱肠通畅,孩子身心就会健康,所以为何茵栀黄,张仲景很推崇,说白了就是打开胱肠通道。

大黄让肠子推陈出新,茵陈、栀子把肝跟三焦联络起来,将水湿导向膀胱,使膀胱推陈出新,这样邪有出路,邪去正安。

这对于急黄又效果,对于慢黄,萎黄,就要从土虚论治了。

孩子究竟要多喝水还是少喝水,这个不能够规定死,就像我们有两块田,一块在高处,风一吹就干,多浇水它长得快,不浇水它还蔫了。

有另外一块田在低处,不怎么浇水,蔬菜都油嫩油嫩,你多浇点水它还烂根给你看,所以天地万物都在表法都在说法,说给谁听呢,表给谁看呢?说个有心人听,表给有缘人看。

所以这孩子如果面红赤,口干舌燥,呼吸粗重偏热,你就知道缺水了,如果舌头水湿,小便清长,你就知道不要给他进太多水了。

总而言之,小量地给不间断,及时做出反应,然后再调整,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22、转载文章宣传中药

您好!网络上看到你们学堂开讲的药性赋,感觉太精彩了,我们也开了个宣传中药的,想转载一下你们的文章,可否。我们的是:龙家鲜药。

答,中医普及学堂龙山书院的文章啊,欢迎转发!

转发正能量,获得正能量,转发智慧,得到智慧!

有好多人想学习中医,苦于没有门路,有一个中医爱好者,他就专门转发好文章,收集好经验,都交给大家,最后他居然在当地成为小有名气的中医。

原本他也想不到,只以为学医是一种兴趣爱好,却不料越去分享,自己提升得越高。

有人问,学医有什么捷径,没有别的,普及智慧,得到智慧,就这样简单而已。

所以大家能重讲《药性赋》,或者坚持做早晚课,这样久而久之,所得收获不可思议。

在经典上,最赞叹的福慧双修之法就四个字——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给大家看,说是讲解给大家听,一个中医者要先能做个榜样给大家看,坚持长期熏修不间断,然后不断传播讲解,就会越学越得力。

23、八周男孩痰多口味重

请问老师:八周男孩,舌齿纹,有白泡,起床,口味重,易出汗,白痰,鼻炎,扁桃体发炎伴淋巴痛。该怎么办?谢谢!

答,痰多口味重,饮食消化不彻底,扁桃体容易发炎,下面肛肠通畅度减弱,中医讲上病下取,所以啊不要把自己肠胃堵壅塞了。

现在好多家庭都没有这养生观念,等到生病时就乱了手脚,孩子一吃零食,或者外面开大餐回来后,呼吸粗重,就知道壅塞了。

小孩子喂奶,一喂过饱,胀在那里,化不了,气火降不下来,也很容易发炎发热。

所以饥寒啊不可怕,温饱过度最可怕,你如果舍不得饥寒啊,就养不了孩子。

但是好多父母根本怕孩子,不敢三分饥与寒,(前后不连贯)根源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经常吃撑,没有节制,一个没有自制力的父母啊,很难养出有规矩、能自制的孩子。

饮食有节保平安,俗话讲竹报平安,没有节制了如何得到平安,就像车子没有刹车板,怎么得到安全。

所以孩子学狼吞虎咽啊容易,踩油门很快,但要他细嚼慢咽,保证安全,踩踩刹车很难,现在好多大人都不知道胡吃海塞,狼吞虎咽,会制造出很多疾病。

养生保健有八个字,蚁食,猴行,龟欲,童心。

其中蚁食是最基本的,像蚂蚁那样细嚼慢咽,有什么难消化的呢?

我们讲《座右铭》的时候提到,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大家听了这么好的经句啊,有没有落实啊,有没有常贴桌子上来练呢?取经取经,取回来了,要读要练啊,束之高阁,受用不了啊!

所以养孩子第一条就是养父母,养父母第一条自己要先做到节饮食。

24、消瘦

谢谢老师给我解答,我从小到大一直很瘦,现在才七十九斤,吃得很少,医生说让我胖起了,但我怎么也胖不起来,以前是熬过夜,还有脾气不好,爱烦人。请问老师慢性肾衰,除了通过杜绝这些坏习惯外,可否通过喝姜汤和温敷来改变寒性体质,怎样让肌酐指标降下来,谢谢老师!

答,中医讲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错杂,可以导引疏通平衡之,体寒后用姜汤温灸,完全可以,但你要确定你是寒性体质,舌淡苔白,尿清长。

如果带有些浊热啊,你就要换一种方式,用导引、按摩之法,如老农耕田种地,持之以恒,就会有些效果。

想要身体强壮,就要把握一两条原则,然后坚持做下去,本身肾衰肾虚的人啊,后劲就不足,耐力不够,持之以恒很难做到,也没有顽强的志向,这个是关键。

养生保健,导引吐纳,就像种树畜养,这些蔬果鱼猪,你天天用功去养它,日见其大,而不自觉尔。

人会消瘦就是这个心散乱,需要做一些定课来收摄,有定课才有定心,有定心才有定慧。有很多小伙子都很瘦,一旦结婚生活规律后,身体慢慢就壮起来了。

还有些很瘦的人,心胸放宽后,身体居然慢慢丰满起来,这叫心宽体胖,归根结底人消瘦啊,是因为这个心量小了。

为何寺庙里的佛陀都比较丰满,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啊,那怎么把心量放宽,跟你最难相处的人相处,并且包容他原谅他,你的量就在增长。

一个人在忍辱吃亏的时候,能不计较,他的智慧跟福德就在潜滋暗长,能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啊,很快就出离疾苦。

25、内明的学问

今天看见老师们说孙思邈最喜欢佛学,麻烦老师说一下出处,谢谢!

答,在史书上记载,孙思邈弱冠善读庄老及百家之说,尤好释典。特别喜欢释迦摩尼佛讲的经典。

在接下来讲到孙思邈传的时候啊,我们好好来看看孙思邈,它是怎么样成就的。

在《大医习业》上讲到,一个医者要修哪些方面的典籍,要如何按此地来修上去呢?这里面都有秘密,为何孙思邈要把《大医习业》放在《千金要方》的首篇,我们要好好思量,为学者,没有眼目,怎么能行呢?这首篇就是眼目。

《大医习业》上讲到,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典》,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壬、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大家看学医的次第就出来了,必定是先扎根于儒释道三经典,这《内典》有些人认为是内经,其实更贴切的应该是内明的经典学问,佛门里头有五明,声明(说法明了),因明(明达因果),医方明,工巧明,最重要的是内明,没有内明,其他的都不会有。

前面四明,是各家学派共有,而内明在佛典里头,讲得最多,而且独有。

明心见性,讲的就是内明,考验有没有明心见性啊,首先第一点就是有没有一切皆慈悲,一切皆喜舍。

所以说用什么来内明,慈悲喜舍四个字,可以将内心光明开发出来。

所以佛典就是内明的经典,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上讲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些都是内明的学问,现在我们学医先从枝叶下手,没有顾到根本,所以不能长久。

26、捐书传术

老师,我亦出自粤东山区蕉岭,有幸跟湖南澧县一位祖传道医,现在行医,兼务其它。访师目的是自感不足,跟师后自学李可、黄煌、任之堂、郑钦安等,但基础不实,想提高。另跟师学四十多种七,如:白三七、扣子七、胡交七、乌金七、蜈蚣七、冷水七等一百多种,并有书及诀。我师后代少务此道,诸般药产湖南、湖北,亦想请老师转交余师,不致绝学失传。如不方便,得老师答复后我会将此书及药诀复印转交曾培俐先生。如有可能我想请求你们或余师推荐一位熟背经典的人去吾师处学取传承这个,我师(医、卜、星、相、日子、地理、符、法)传统皆通。向余师、老师及所有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医道的前辈、贤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郭峰

答,感恩郭老师对中医的一派热忱,我们祖上也在蕉岭,每隔一些时间镇上的长辈们都会去蕉岭拜祖,慎终追远也。

我们感叹现在绝学难续,很多是老师在找弟子,有发心真想为往圣继绝学的弟子太少了,在任之堂余师处,也有一些师长,他们或发信函过来,或亲自登堂来拜访,一方面是传道授业,另一方面是向余师来找弟子。

所以说会做弟子啊,不愁找不到好师父,人只要有心弘扬绝学,他绝对不会缺少明师。

老师去太白山采药时,认识当地草医毛水龙先生,毛先生见多识广,可谓是各种七药的集大成者,他亲自编写了七药的草药志,还赠书给余师,这些七药带七的,余师说都不简单,比如说三七、扣子七。

一方面七是七日来复,一个周期,另一方面七者奇,此药必有其神奇之处,郭老师跟道长们居然愿意公开此中秘笈,《了凡四训》上讲,君之一念,已在天下,所以福慧无边。

我们接下来也在观察,有诚心学医者,符合条件的,能熟背经典,一门深入,必诚心推荐过去取经,同时也向余师汇报此事。

同时先代大众向道长和郭老师万分感谢,接下来中医普及学堂龙山书院,准备搭建开心农场,整理好老房子,希望能请天南地北的老师好友们到这里来传道授业。

同时也让更多学生义工老师们能在这里安心充电,长期熏修。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rmyc.com/jbzl/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