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于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姿态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
2、继发性痛经
常见的原因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天性子宫畸形、阴道横隔、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及宫内节育器等。
产生疼痛的诱因,如过度紧张、焦虑、悲伤、过劳或受冷等,以及疼痛的全过程包括痛经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和有无渐进性加剧。
在青少年期常见,多为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以行经第一天疼痛最剧,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呈痉挛性,可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B超无盆腔异常。根据以上临床表现,排除生殖器器质性疾病即可诊断。
(二)继发性痛经
行经后数年发生的痛经,临床上常见的有:
1、子宫内膜异位症
系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凡育龄妇女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不孕史,盆腔检查扪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或子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盆腔B超发现附件区囊肿,且显示比较有特征性的声像:囊壁较厚、粗糙不平,囊内液有密集的光点,即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
2、子宫腺肌病
其发生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经产妇。
林君老师的公益课中给出的针方如下:
门金穴向涌泉方向透,让患者深呼吸,揉动小腹配合动气。一般十几秒就可以止痛。
妇科穴。
还巢穴。
火主穴。
门金穴的主要作用是止疼,痛经首先要给患者止疼然后在进行治疗。在选穴的时候门金穴和火主穴要分开脚扎,选左门金就要选右火主。同样妇科穴和还巢穴也要分开扎。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左右交替进行治疗。
可以在月经来临前5-7天开始治疗,一直到月经结束为一个治疗周期。一般情况下两个周期就会痊愈,个别需要治疗3-4个周期。
一.门金穴
部位与取穴:当第二跖骨与第三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与火主穴并列。
主治与进针:肠炎,胃炎,腹部发胀及腹痛,盲肠炎。用细毫针,真深五分(具有特效)。
二.妇科穴
部位与取穴:当大拇指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为一穴,距前横纹三分之二处为一穴,共两穴。
主治与进针:子宫炎,急慢性子宫痛,子宫肌瘤,不孕,月经不调,痛经。五分毫针,真深二分,一用两针。
三.还巢:
部位与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是穴。
主治与进针:子宫痛,子宫肌瘤,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四.火主:
部位与取穴: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取穴,即距火硬穴后一寸处。
主治与进针:难产,心脏病引起的头痛,肝病,胃病,神经衰弱,手脚痛,子宫肌瘤。针深三至五分。治手脚痛时,左用右穴,右用左穴。
注意:禁灸,孕妇禁针。
详细讲解请听下方音频林君,资深退役军医,年毕业于原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原海南军区某部队医疗机构负责人、主治医师、专业技术九级(副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证保健艾灸师讲师,高级康复理疗师,高级针灸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非药物疗法分会会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会员,解放军中医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会员。
年退役自主择业,现为海南海口德信综合门诊部主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5年,坚持每天临床一线治疗患者,对董氏奇穴有深入的学习研究并应用于临床,擅长运用董氏奇穴、腹针、脐针、浮针、超微针刀、埋线、刺血、锤法、灸法治疗各类急慢性痛症、内科妇科男科杂症和疑难杂病、面部针灸美容、产后骨盆修复塑形。目前已举办6期多种中医实用技术学习班,学员普遍反应良好。
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