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预后

促进关节活动度,听着就疼,但你必须过这关

没法亲自来弘道的“叉友”留言太多,

我们决定来个统一回复。

“前叉韧带重建后是该躺着吗?”

“我感觉膝盖越来越僵,

是不是需要做些什么?”

“我屈膝到这个角度是不是太快了?”

前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韧带之一。前交叉韧带损伤也是膝关节常见韧带损伤之一,据统计,每年发病率是1/。前交叉韧带损伤大多发生于运动时,尤其是变向运动和跳跃时。损伤机制包括接触性及非接触性,非接触性损伤占比78%。

前交叉韧带损伤示意

发表于年美国运动医学杂志的文献通过对4年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个案回顾性研究,发现活动水平越高,手术重建的可能性就越高,非手术治疗的失败率也相对越高。所以,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手术治疗。而手术后受限及最影响之后日常生活的因素,就是“关节活动度”。

医院做完手术后,医院并没建议如何去促进关节活动度,反而让人卧床休息,“伤筋动骨一百天”。而一旦静养3个月之后就会发现,腿不仅萎缩得厉害,甚至还完全没法活动了。

术后长期卧床休息造成的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了还可以花时间补上来。但是角度僵硬了,却是花时间都很难练回来的,而且还要忍受活动度促进训练时的疼痛。当关节活动度受限时,不仅仅将导致肌肉控制能力和力量下降,更加影响日常生活的便利及更复杂的运动功能。就像下面的动图里一样,连走路的角度都不够了,又怎么能完成上下楼梯之类的动作呢?

那么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原因又有些什么呢?

1.骨抵抗:就是我们常说的“已经到头了”。由于骨与骨之间被顶住,所以没办法再继续增加关节活动度了。当然也有可能由于在关节内有骨增生、骨刺等生成而导致未到末端产生了硬抵抗感,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就医治疗。

2.软组织抵抗:由于关节长时间未活动周围关节囊等软组织,以及手术后关节周围产生的瘢痕组织。软组织受到刺激而增生黏连,导致关节活动到某一角度后,关节周围产生撕扯感,被动活动时会有明显的弹性感觉。

3.肌肉紧张:损伤后,肌肉组织会产生保护性痉挛,抑制关节的活动;或者长时间未活动静置休息,肌肉废用性萎缩僵硬。由于肌肉通常都是跨关节的存在,所以关节活动时必然牵扯到紧张短缩的肌肉组织,而上两种情况会使肌肉无法达到原有长度,而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4.水肿:关节内滑膜、毛细血管等组织,受到刺激后会产生滑液、血液、组织液渗出,淤积在关节腔内产生水性肿胀。肿胀的关节就像关节窝内夹了一个装满水的气球一样,会被挤住而产生受限。

那么对于今天我们讲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朋友们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角度促进呢?

首先,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活动度早期的进展节奏。

对于单纯的不包含其他半月板、微骨折等处理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来说,第一阶段:手术后0~2周内,屈膝角度应到达90度;第二阶段:手术后6周末,屈膝角度应尽量到达度;第三阶段:应在12~14周左右,也就是术后3个月时获得完全的屈膝角度。在这期间角度的进步可快或慢1周内,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过于快的角度促进可能会导致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张力不足,而在后期恢复时有松弛风险;过于慢的角度促进则会产生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产生更大的痛苦。

那么当我们没办法去专业的康复机构,又不能不进行角度促进时,我们该怎么进行角度促进呢?接下来分享几个动作给大家:

角度小于90度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重力帮助的方式来对我们的角度进行促进,在床边坐位,健侧放在患侧下方,患侧搭在健侧腿上,靠重力的方式帮助我们将腿垂直于地平线,达到屈膝90度。??

角度接近90度时,我们可以换健侧搭在患侧腿上,靠健侧发力帮助我们推进90度。??

角度超过90度时,我们可使用墙面滑腿的方式,帮助我们继续进行角度促进。依然是健侧垫在患侧下,靠重力逐渐往下增加屈膝角度,到末端时使用健侧在上主动下压促进活动度。??

之后,我们可使用俯卧位角度促进方法,在促进角度时,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及长度。??

最后,我们使用跪姿或蹲姿进行最末端的角度促进。??

当然,上面的主要是屈膝的角度促进。膝关节被动伸直的促进也是非常必要且极其重要的,我们不能光想着增加屈膝角度而忽略了伸直的角度。但是相对来说伸直的促进方式会比较简单。

这些方式可不仅仅只适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大部分膝关节手术后活动受限的患者朋友都可以尝试上述方法的角度促进。阶段的把握还是需要专业医生及治疗师的指导,而不是完全跟前叉手术后的阶段保持一致。

来源:弘道运动医学诊所孙桓

重要提醒:

转载请注明:http://www.yrmyc.com/lcbx/3444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