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预后

寒湿气容易进入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湿为阴邪,最伤阳气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湿邪这个东西,一旦形成特别难以去除,有“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的说法。正所谓“湿为阴邪,最伤阳气”。

?如果侵入人体的胸膈部分,就会阻挡气机的升降,出现胸闷。

?如果湿困脾胃,就会使脾胃功能减弱,出现吃饭不香,胃脘胀痛、便溏、小便短涩的情况。

湿气的存在有三个因素

①、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②、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③、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广东多湿,那里的人不喝凉茶就会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湿气进入我们身体的五个通道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②、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我们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④、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三招自查体内湿气

湿有什么特性呢?重浊、粘滞、趋下。

①、身体沉重疲乏。湿的特性因为有“重”和“下”,所以常常会出现早上起床后,头上象裹着一层湿布,晕晕沉沉,或身体沉重疲乏,四肢无力。如果水湿停留在关节,有的人还会出现关节酸痛等症状。

脸上出油、头发油、眼屎多、湿疹、疮疡,其实都是身体有湿的表现。

②、大便冲不净。中医院主任医师黄涛介绍,如果大便粘滞在马桶上总冲不干净,这就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

③、舌头边缘有齿痕。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这也是湿气的显现!

身体湿气怎么排除?

一、艾叶泡澡除湿

艾叶泡脚具有驱寒的作用。艾属于极阳的药物,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地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疾病。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的,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不要再让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慢慢地增强。

在夏季,用艾草泡脚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长期吹空调导致的感冒、发烧等症状。但专家提醒,艾叶属于苦性物质,一般都有凉性的作用,有降火尤其是降肝火的作用,“体虚、气血不足的人,建议在泡脚前喝一碗红枣桂圆汤或茶,以补充体内可能损耗的元气”。艾叶泡脚对身体有好处,但也不能经常泡。据了解,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及情绪上的变化等。

可取生姜、菖蒲、藿香各50克,艾叶克,放入大锅,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澡15-30分钟,有助于全身的化湿灭菌。

二、北风起时保持室内通风

其实,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专家提醒市民,在潮湿天气里,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在外面,否则室内的家具和家电很容易吸湿。另外,别穿潮湿不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分,吹干头发。还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别让水分湿气包裹着身体,如果地板湿了,还得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

一旦吹北风时,或天气好转,湿气减少时,就应该及时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仍然很重,建议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三、热水泡脚

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热水泡脚这个好习惯给忽略了,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张世卿医生解释说,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对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出现四肢乏力、发困、食欲减退的人来讲,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在泡脚水里加入杜仲20克、川断15克、伸筋草30克,可以补益精气、强筋壮骨,适合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朋友。

容易双脚冰凉的人,可以在水里加桂枝15克,可以温通经络。高血压适合加夏枯草30克、泽泻15克,夏枯草有清肝火、泽泻有利水除湿的作用。静脉曲张的人则可加当归20克、牛膝25克,这两味药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四、多运动也除湿

别怕流汗!平时多动动,即使目前没有运动习惯,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体能活动,尽量为身体制造活动的机会!流汗,就能让淤滞在体内的水分,加速循环代谢后,排出体外!运动可以让体内多余水份循着正常途径排出,每天扭一扭、动一动,养成流汗运动的习惯是必须的唷!跑步、打球、骑脚踏车,甚至简单的伸展操或局部运动,不但能消除湿毒,同时还达到减肥效果呢!

白天(尤其是晨间)进行运动能够较有效地加强新陈代谢,不过,若朝九晚五的你只能在晚上运动,也无可厚非啦!即使早上再忙,花5分钟,做个短短的伸展操也有帮助喔!总之,有运动就是好事!

五、少吃甜食、生冷食物

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六、按摩三穴位祛湿

处于身体三个凹陷处的穴位就是人体的排湿口。

膝窝的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肘窝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

七、避免运动后即吹空调

夏天,运动过程中,难免身体升温流汗。有些人喜欢运动结束之后立刻跑到空调下来降温。这种做法往往很容易惹上湿气。因为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毛孔会张开,散发热量,骤然遇冷,毛孔会收缩,热量以及汗液散发不出来,滞留在体内,形成湿气,继而引起身体的不适。

另外,夏季无论在何种时段,都要谨记切勿贪凉。不要过多食用冰冻的食物,也不要在睡觉时使贪凉,让身体对着出风口,这样很容易着凉,并且体内容易生湿。

八、保持充足睡眠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睡眠质量更高。中医认为,睡眠与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而子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

子时是指23:00-1:00,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属肝经循行之时;子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效果也最佳。午时是指上午11:00-1:00,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是气血流注心经之时;午时睡觉,有利于人体养阳。因此,虽说晚睡早起,但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到1:00间宜“小憩”一会儿,以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睡好子午觉,有助于阴阳之气的顺接,以顺应本节气阴阳交接之势。

排除湿气还要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例如扁豆、薏仁、茯苓等都是很好的祛湿食物,可以通过相关的食物搭配来熬成美味的浓汤,不仅满足自己的胃口,还能帮助体内祛湿,是一举两得的事。









































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皮肤病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rmyc.com/lcbx/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