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医院看病,想留住患者,我们首先需增强自身的诊疗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上世纪90年代初建医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搬迁新院迫在眉睫。”
医院负责人丘斌:“顺德每10万人拥有的精神科医生数量远远低于国家要求,对此我很着急。很多人对精神科怀有偏见,导致该学科学生数量萎缩。同时,虽然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因为执行不到位,一些精神病人最后还是要医院接收,这里已经成了很多病人的家。”
在合理的范围内,任何一个医生都想尽量多的看些病人,医院中医科的徐东华医生对此颇有感触。小伙子年入职,“那时候好郁闷,每天只有几个病人,很多是在老中医哪里实在排不上队,才到我这里看看,还有一些则是小病”。对此,刘映南解释说,人有一种羊群效应,大家看到某个医生患者多,都涌过去,“当然中医也有它自身的特点。现在徐大夫通过跟南医大教授学习,出诊量大大增加”。
财政投入到底足不足?“凡是我接触过的顺德医疗界人士,没有一个不想把卫生事业办好的”,刘映南表示,医务工作者培养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医院很多医生周末都要加班,但收入水平与自身所贡献的价值并不匹配,“医院的公益性也要求政府应该明确政府应该担负的责任,医院的大型基建、高端人才引进、退休人员待遇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
医院相关负责人于国东也认为,顺德医生收入与周边地区相比没有竞争力,更不能与广深相提并论,导致医生职业荣誉感下降,医院留不住人才,“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
记者从顺德区卫计局获悉,截至年,全区正有序推进医院软硬件建设。总投资16.5亿、核定床位医院以及医院的易地新建工程已基本建成;医院、医院医院的改(扩)建工程相继完成。全区医院医院等级,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和医院先后晋级为“医院”,10个镇(街道)医院全部升医院,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形成规模梯队。
医疗改革到底难不难?医院医疗改革是这样做的!打开医院的官方网站,在医院概况一栏中,医院历年来所获得的荣誉不少。然而,让医院的职工最为印象深刻,也是最为自豪的,医院在上世纪90年代获医院荣誉。上世纪90年代,医院可谓是“威极一时”。在港澳侨胞的爱心捐赠和支持下,该院的软硬件实力雄厚,全医院的第一台CT机,直医院中。除了硬件,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集聚医院。
近年来,因为管理的缺失和制度的局限,人才不断流失,人心也在逐渐远去,曾经辉煌的医院仿佛要坠入悬崖。
年9月,刚接任医院党委书记一职的刘映南,面对的是一个很不稳定且及其复杂的局面。“优秀的人才不断要离开,医疗事故也不少,院内矛盾重重。”在刘映南看来,90%的医疗事故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来预防,但显然当时的管理体制难以做到。
涉及改革,难以避免和利益联系。被任命为医院党书记的刘映南人还没正式到任,就收到了各种举报信,流言四起。“有说我在以前任教的时候被学校开除的,有说我在村里做的时候腐败的,各种说法都有,甚至还有人花钱去让原本对我在村居工作时有些意见的农民去挂横幅。”最后,刘映南对流言诉诸法律。
作为顺德首个医院书记,刘映南深知,这个岗位不好做,这条路要走下去也不简单。然而,在医疗系统工作的妻子一句话,给了他不小的动力,也让他思考颇多:医院里涉及到利益了就这样,不要太在意。
“我要办一座医院”。上任后的刘映南,医院现状有意见的员工,逐一一对一谈话,先后了解了多位员工的心声、想法和建议。“有病人进来,医生首先不是想到怎么去为病人服务,而是考虑自己能得到什么。”刘映南认为,是医院的文化出了问题。虽然刚上任,但自称为“门外汉”的刘映南实行了雷厉风行的改革。
药品的改革,让刘映南觉得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困难也不是一般的大。“药品涉及到所有医生的利益,如果药品的改革让医生走了,那注定是不成功的改革。”
严谨,专业,民主,公平,公开,是刘映南对药品改革所持的态度。医院进行调研取经,以及高校专家学者的分析论证后,医院向容桂街道党委会、顺德区卫计局提交了开展智能化第三方药品管理平台的项目请示,实施方案获得审核通过。随后,该院第三方药品管理平台建设合作伙伴遴选工作在严谨、透明的氛围下正式开展。
如今,经过三年卓有成效的改革,医院年就诊人数已经进入顺德三甲,员工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来源:珠江商报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白癜风的治愈率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