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预后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复发性流产

来自四川达州的陈女士,结婚多年不孕四处求医,年4月检查发现有”严重的宫腔黏连、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经朋友介医院手术治疗,术后未定期复查用药,半年之后宫腔黏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再次复发。于年11月再次来我院行二次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药理调理,促排卵指导同房怀孕,备孕第二个月就顺利怀孕,因自身基础孕育条件差,孕后反复不规则阴道出血,多次来院保胎又逢疫情防控非常时期,基础体温升高无法入院,后来居家隔离远程医生指导用药保胎,现宝贝生长发育良好!母女俩特来院报喜,敲响了她们的幸运之鼓。

子宫内膜异位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为激素反应性内膜组织在子宫腔外生长。是常见的妇科疾病,累及10%-15%育龄妇女。近年发病率上升,有“现代病”之称。病理形态为良性,但具有侵袭、转移和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良性癌”之谓。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和不育。在不育妇女中,患病率为21%-47%,EMs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平均为40%,而正常妊娠者自然流产率只有15%。可以说,EMs严重降低了妇女生育能力,子宫内膜异位指有生长活性的子宫内膜异位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如异位在子宫肌层形成子宫腺肌病;异位在盆腔形成盆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在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肿。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不是很清楚,但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可能会导致盆腔体液的环境发生改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受到影响,卵巢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排卵出现障碍,进而出现流产情况。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复发性早期流产有一定关系,但具体有多大的危害,目前并不清楚。?内异症是否引起自然流产发生率升高其实是有争议的。比如有研究表明,以腹腔镜作为确诊手段,内异症患者的自然流产率是27.6%,而对照组无内异症的不孕症患者流产率是18%,有显著性差异,但流行病学分析并不支持内异症患者自然流产率明显增加的论点。内异症患者自然流产率明显增加,不排除与免疫异常、升高的前列腺素(PG)刺激子宫收缩及干扰受精卵着床、卵巢功能异常等有关。如何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对内异症合并复发性流产(RSA)的患者,常规检查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和免疫等方面的异常仍然是必须的,并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内异症患者由于内异灶的存在,其致病因素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生殖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除了对轻度患者采用期待疗法,加强黄体支持外,对中度或重度内异症,为解决其RSA的问题,首先是要治疗内异症。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腹腔镜治疗。在内异症RSA的致病机制中,免疫因素和卵巢功能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因此,免疫抑制、加强黄体功能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更多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相关科普知识,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rmyc.com/jbyf/3444271.html